三年逐客弄湘流,华气遮栏两鬓秋。
祇有荒寒江上树,尚成诗句聚眉头。
三年逐客弄湘流,华气遮栏两鬓秋。
祇有荒寒江上树,尚成诗句聚眉头。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曾纡所作,名为《乌臼树》。诗中描绘了诗人作为逐客在湘江边三年的生活,岁月流转,华发已生,却只能与荒寒江畔的乌臼树为伴。乌臼树虽不起眼,却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凝聚于眉头,化为诗句。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乌臼树的形象不仅代表了诗人的孤独与坚韧,也寓意着即使在最平凡的环境中也能发现美,找到灵感,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哲思与高洁的人格魅力。
炎暑盛三伏,驾言得清游。
城南才里所,便有山林幽。
崇莲炫平堤,修竹绿高丘。
方兹闵雨辰,亦有清泉流。
举网鲜可食,汲井瓜自浮。
丝桐发妙音,更觉风飕飕。
喜无举业累,独有讲学忧。
逮子閒暇日,微言要穷搜。
譬彼治田者,黾勉在勿休。
但勤穮蓘功,勿作刈穫谋。
虽云千里别,岂无置书邮。
祝子时嗣音,慰我日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