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烘晴,风却暑。帘幕中间,紫燕呢喃语。
嫩竹新荷初沐雨。曲槛幽轩,四面明窗举。
夏初临,春又去。不愿封侯,祗怕为羁旅。
溪上故人无恙否。欲唱菱歌,发棹归南浦。
日烘晴,风却暑。帘幕中间,紫燕呢喃语。
嫩竹新荷初沐雨。曲槛幽轩,四面明窗举。
夏初临,春又去。不愿封侯,祗怕为羁旅。
溪上故人无恙否。欲唱菱歌,发棹归南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静谧的景象,既有户外自然美景的描述,也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从“日烘晴,风却暑”开始,可以感受到初夏的炎热和微妙变化,这种气候常常让人感到烦躁,但在这首诗中,却被描写得轻松宜人。
帘幕中的紫燕呢喃语,不仅是对环境细腻刻画,也象征着隐秘而美好的私密空间。嫩竹新荷初沐雨,则将时间推进至夏季的开始,荷花与竹叶在微雨中显得格外鲜活,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曲槛幽轩,四面明窗举”则描绘了一个安逸而美丽的居所,诗人似乎在这个空间里寻找到了宁静和舒适。接下来的“夏初临,春又去”,表达了对即将过去的春天的留恋,而“不愿封侯,祗怕为羁旅”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并不感兴趣,只恐惧于成为漂泊无定的游子。
在最后两句,“溪上故人无恙否。欲唱菱歌,发棹归南浦”,诗人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并且渴望回到南方某个特定的地方,那里可能有他心中的安宁所在,或是与故人有关的情感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