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灯灺。拚取歌板蛛萦,舞衫尘洒。
屏间乍见檀槽,与秋风扇,一般斜挂。帘儿罅。
几度漫将音理,冰弦都哑。
可怜万斛春愁,十年旧事,恹恹倦写。
记得蛇皮弦子,当时妆就,许多声价。
曲项微垂流苏,同心结打。也曾万里,伴我关山夜。
有客向、潼关店后,昆阳城下。一曲琵琶者。
月黑枫青,轻拢细砑。此景堪图画。
今日怆人琴,泪如铅泻。一声声是,雨窗閒话。
春灯灺。拚取歌板蛛萦,舞衫尘洒。
屏间乍见檀槽,与秋风扇,一般斜挂。帘儿罅。
几度漫将音理,冰弦都哑。
可怜万斛春愁,十年旧事,恹恹倦写。
记得蛇皮弦子,当时妆就,许多声价。
曲项微垂流苏,同心结打。也曾万里,伴我关山夜。
有客向、潼关店后,昆阳城下。一曲琵琶者。
月黑枫青,轻拢细砑。此景堪图画。
今日怆人琴,泪如铅泻。一声声是,雨窗閒话。
这首《瑞龙吟·春夜见壁间三弦子是云郎旧物感而填词》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诗人于春夜偶然发现一面旧三弦琴,引发对往昔时光的深深感慨。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旧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哀愁。
开篇“春灯灺”,点明了时间背景——春夜,灯火已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拚取歌板蛛萦,舞衫尘洒”两句,通过描写蜘蛛网缠绕在歌板上,舞衫积满灰尘,暗示了旧物被遗忘、无人问津的状态,同时也暗含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意味。
“屏间乍见檀槽,与秋风扇,一般斜挂”几句,诗人将三弦琴置于屏风之间,与秋扇并列,形象地表达了琴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借用了秋扇比喻,寓意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接下来,“帘儿罅。几度漫将音理,冰弦都哑”则进一步描绘了琴弦因长时间未使用而变得僵硬无声的情景,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记忆的消逝。
“可怜万斛春愁,十年旧事,恹恹倦写”四句,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旧物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回忆的眷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接下来,“记得蛇皮弦子,当时妆就,许多声价”几句,回忆起过去琴弦的华美与演奏者的技艺,以及琴声带来的荣耀与喜悦,更增加了对往昔的怀念之情。
“曲项微垂流苏,同心结打”描绘了琴的形态,流苏轻轻垂落,同心结装饰其间,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琴与人心灵的契合。接下来,“也曾万里,伴我关山夜”一句,表达了琴曾陪伴诗人度过无数个夜晚,见证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强化了琴作为情感寄托的角色。
最后,“有客向、潼关店后,昆阳城下。一曲琵琶者。月黑枫青,轻拢细砑。此景堪图画。今日怆人琴,泪如铅泻”几句,诗人想象着在潼关的旅店或昆阳城下的场景,一位客人弹奏着琵琶,月色昏暗,枫叶青翠,动作轻柔而细致。这一幅画面不仅美丽,更是触动人心,让人不禁泪如铅泻。结尾“一声声是,雨窗閒话”则以拟声词“雨窗閒话”收尾,形象地描绘了琴声如同雨滴敲打窗户,引发人们在闲暇时刻的对话与思考,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整首词通过对旧物的描写与回忆,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陈维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
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
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平。
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
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
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
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
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
平分秋色。正年年此日,中秋佳节。
欲向姮娥相问讯,为甚今宵无月。
掩尽银蟾,深藏玉兔,无处凭圆缺。
繁弦急管,暮云推起千叠。
纵有江上涛声,天边桂子,冷落何须说。
乐事赏心,还亏得、筵上酒杯频热。
愿学长鲸,千川一吸,醉上清虚阙。
琼楼玉宇,谅清光不曾灭。
俯仰存太上,华景秀丹田。
左顾提郁仪,右盼携结璘。
六度冠梵行,道德随日新。
宿命积福应,闻经若玉亲。
天挺超世才,乐诵希微篇。
冲虚太和气,吐纳流霞津。
胎息静百关,寥寥究三便。
泥丸洞明景,遂成金华仙。
魔王教授事,故能朝诸天。
皆从斋戒起,累功结宿缘。
飞行凌太虚,提携高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