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
《偈》全文
唐 / 智常   形式: 偈颂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0)
注释
无端:无缘无故。
知见:见解。
著相:执着形象。
菩提:觉悟。
情存:情感中若有。
一念:一丝。
昔时:过去。
迷:迷惑。
自性:自身的本质。
觉源体:觉知的本源。
随照:随着外在观念。
枉迁流:错误地流转。
祖师室:祖师的教诲。
茫然:迷茫。
趣两头:走向两个极端。
翻译
无缘无故产生见解,执着形象追求觉悟。
情感中若有一丝领悟,为何还会陷入过去的迷惑。
自身的觉知本源,却因外在观念而流转。
如果不深入祖师的教诲,就会迷茫于两个极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智常所作,名为《偈》。诗中的语言简洁而深刻,透露出禅宗追求顿悟的特色。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突然生起的一种觉悟和对佛道的追求。这里的“无端”意味着没有具体原因或契机,“起知见”则是指对真理的直观理解。而“著相求菩提”则是在这种理解下,寻求菩提(即觉悟)的过程。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这两句强调了一种超脱尘世情感的顿悟体验。诗人认为,只要有一念之转,即可超越过去的迷茫状态。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此处“自性觉”指的是对自身本质的觉知,而“源体”则是这种觉悟的根本。“随照枉迁流”则表达了在日常生活中,如镜子般映照出世间万象,但又不为之所动。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越传统佛法教义的态度,不再受限于既有的智慧殿堂(祖师室),而是在一种茫茫然中寻找自己的道路,即“趣两头”。

整首诗体现了禅宗强调个人实践和直接经验的特点,通过对自性的深刻理解,达到一种超越世俗束缚的自由状态。

作者介绍

智常
朝代:唐

唐僧。宪宗元和中居庐山归宗寺,善谈禅要。白居易贬江州司马,素重智常,曾与刺史李渤往访之。卒谥至真禅师。
猜你喜欢

挽木奉议·其二

盛事无虚得,玄襟可自知。

遍观同辈行,谁似暮年时。

衮冕趋椒殿,箫韶送玉卮。

又宜天一笑,独此有遗悲。

(0)

挽包颙叟·其二

翁子看时辈,平生不妄贤。

独于公有诔,惟恐世无传。

他日须深刻,吾诗可附联。

草黄松柏秃,名与石岿然。

(0)

梅山弟家醉中

意行无定处,适口无夙嗜。

门外自风埃,山中有馀地。

事事皆顺境,物物皆真味。

梅山今何人,而我亦同数。

麋鹿所惊怪,草木或不置。

一杯复一杯,闺中笑声沸。

古道固如此,乃有此同气。

谓我且须留,崦嵫红未坠。

(0)

和单君范古意六首·其四牧

一笛横秋风,渺渺心话长。

勿效汉卜式,得即不为亨。

当如老宁戚,饭歌不为狂。

骅骝正骄腾,万里水草场。

谁知北海上,啮雪对天狼。

(0)

次韵戴成叔·其三

世上贪鄙夫,纷纷如蔓草。

荣华能几时,风霜不足扫。

美人如黄金,百鍊色愈好。

用舍无益损,此理须辨早。

(0)

次韵戴成叔·其四

当年雪溪翁,知命故知足。

平生一退字,厚施不食禄。

高洁严子陵,清贤段干木。

溪上多子孙,林树森瑶玉。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