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为人所爱,去为人所思。
君看文与高,慈惠蜀之师。
至今窟中像,凛凛建立时。
知非伯有室,定是桐乡祠。
蜀人爱二公,远与千载期。
其间几灰劫,付与一炬吹。
保此岁峥嵘,不动山四维。
东家好邻里,岂任恶少窥。
祠前二古柏,外乾中不萎。
勿作剪伐想,恐是神明遗。
可怜墙壁间,峨冠剑拄颐。
烈士不平气,好在淮西碑。
来为人所爱,去为人所思。
君看文与高,慈惠蜀之师。
至今窟中像,凛凛建立时。
知非伯有室,定是桐乡祠。
蜀人爱二公,远与千载期。
其间几灰劫,付与一炬吹。
保此岁峥嵘,不动山四维。
东家好邻里,岂任恶少窥。
祠前二古柏,外乾中不萎。
勿作剪伐想,恐是神明遗。
可怜墙壁间,峨冠剑拄颐。
烈士不平气,好在淮西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他与蜀地人民之间的情感联系。诗中“来为人所爱,去为人所思”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人物生前死后的怀念之情。这位人物很可能是一位受到敬重的官员或是有德行的人物,因为他们被比作“文与高”,而且有“慈惠蜀之师”的称号,显示出其在民间的良好形象和教育者的角色。
至今窟中像,凛凛建立时。这两句通过对寺庙中塑像的描绘,强调了这位人物崇高的地位以及他被后人长久纪念的事实。接着“知非伯有室,定是桐乡祠”进一步确认了这个形象所在之处。
蜀人爱二公,远与千载期。这句表达了人民对这两位(可能是同时代的另一位受敬重的人物)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跨越了千年时光,显示出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持久影响。
其间几灰劫,付与一炬吹。保此岁峥嵘,不动山四维。这两句中,“几灰劫”可能指某个重大事件或考验,而“付与一炬吹”则表达了对这位人物不朽事迹的传承和纪念。最后,通过“保此岁峥嵘,不动山四维”,诗人强调了这种记忆和敬仰应被永久保存,不受外界干扰。
东家好邻里,岂任恶少窥。这两句转换了话题,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安宁的居住环境,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警觉,防止不良分子破坏这份平静。
接下来的“祠前二古柏,外乾中不萎”则是对寺庙前两棵长存的古柏树的描绘,通过这些不凋谢的老树来象征着历史的连续性和永恒的记忆。勿作剪伐想,恐是神明遗。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珍惜,以及对潜在破坏行为的忧虑,因为这些古柏可能与神圣或历史人物有关。
最后,“可怜墙壁间,峨冠剑拄颐。烈士不平气,好在淮西碑。”这几句通过对墙壁、峨冠和剑的描绘,展示了一位英雄人物的形象,以及他未能得到公正评价的悲剧。这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上某些不公正事件或人物遭遇的同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崇高地位和人民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历史记忆的尊重,以及对那些在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的怀念之情。
汪洋万顷连高空,名都环拱湖当中。
重重叠嶂插天起,千堆雪卷翻蛟宫。
具区胜概擅六合,使我得句难为工。
登高纵目发豪兴,直欲散发骑苍龙。
苍龙潭底眠未醒,狎鸥且共忘机翁。
矶头兀坐忘岁月,云气开阖心增雄。
囊中风月收不尽,何哉迂士悲途穷。
但知银屋波光好,不问金阙春光融。
羊裘典去换美酒,何须厚糈过千钟。
潜虬起舞怒涛涌,伏波战鼓初镕铜。
冲波一叶疾于驶,腹满稳使蒲帆风。
平生少陵诗,先生嗜之极。
方其得意时,宁知有六籍。
吟哦固所爱,句语肯轻掷。
未合此格调,终年不下笔。
章成持示人,苍古多弗识。
朋侪无赏音,抚简自叹息。
惩此谢诗坛,酒量空无敌。
我言扬子云,太玄终不匿。
今晦后应显,劝君无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