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地久蟠踞,参天多晦冥。
月通深夜白,雪压岁寒青。
独拥虬腰大,疑闻雨甲腥。
深根动坤轴,萧瑟挂疏星。
得地久蟠踞,参天多晦冥。
月通深夜白,雪压岁寒青。
独拥虬腰大,疑闻雨甲腥。
深根动坤轴,萧瑟挂疏星。
这首诗名为《偃松》,作者是宋代诗人焦千之。诗中描绘了一棵古老的偃松,它深深扎根于大地,盘踞已久,显得坚韧而庄重。松树参天,枝叶茂密,即使在深夜月光下也显得洁白如霜,寒冬时节积雪压顶,更显其青翠不凋。松身粗壮如虬龙,仿佛能听到雨滴打在鳞片般的树皮上发出微腥的声音。它的根深入大地,仿佛连动了天地之间的轴线,显示出其生命力的强大。最后,诗人以萧瑟的夜风和稀疏的星光为背景,增添了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整体上展现了偃松的雄浑与孤独之美。
苏公昔在宋盛时,文采才名动天地。
暮年筑居向沧浪,草圣相传世尤贵。
积书为林墨为池,长歌散发鬓如丝。
风流百岁不泯灭,及此士论无磷淄。
忆昔尝为吴下客,刺船携酒访陈迹。
却思重游不可得,临风悽然念畴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