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昔在宋盛时,文采才名动天地。
暮年筑居向沧浪,草圣相传世尤贵。
积书为林墨为池,长歌散发鬓如丝。
风流百岁不泯灭,及此士论无磷淄。
忆昔尝为吴下客,刺船携酒访陈迹。
却思重游不可得,临风悽然念畴昔。
苏公昔在宋盛时,文采才名动天地。
暮年筑居向沧浪,草圣相传世尤贵。
积书为林墨为池,长歌散发鬓如丝。
风流百岁不泯灭,及此士论无磷淄。
忆昔尝为吴下客,刺船携酒访陈迹。
却思重游不可得,临风悽然念畴昔。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文人苏公晚年的生活场景,以及他所居住的沧浪亭之景。苏公在宋朝盛世之时,以其文采和名声震动天地。晚年,他选择筑居于沧浪亭,这里不仅环境清幽,还流传着他的草书艺术,其价值尤为珍贵。苏公家中藏书丰富,如同一片墨海,他常常长歌当哭,散发飘逸,鬓发如丝,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风流气质。
诗中提到,苏公的这种风流雅致,百年之后仍不消逝,至今仍被世人所称颂。诗人回忆起自己曾作为吴地的客人,乘船携酒探访过苏公的遗迹,但如今再想重游,已成不可能之事,只能对着风声感怀往事,思念往昔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苏公晚年生活的宁静与高雅,以及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深怀念之情。
沧溟东望日含晖,城郭人民叹已非!
乱世功名无所用,平生心迹不相违。
词章应世东洋体,妇孺还乡大袄衣。
我爱鹭江师与友,独存风骨忍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