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珊珊下玉阶,低徊生恐堕金钗。
傍花偶立拈鸾带,拾翠初来试凤鞋。
知否露晞庭尚湿?应防苔滑碧于揩。
扶持不藉雏鬟力,愿与檀郎处处偕。
小步珊珊下玉阶,低徊生恐堕金钗。
傍花偶立拈鸾带,拾翠初来试凤鞋。
知否露晞庭尚湿?应防苔滑碧于揩。
扶持不藉雏鬟力,愿与檀郎处处偕。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轻盈地从玉石台阶走下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女性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感。
首句“小步珊珊下玉阶”,以“珊珊”形容女子轻盈的脚步声,仿佛能听到玉石台阶上细微的回响,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低徊生恐堕金钗”一句,通过女子小心翼翼的动作,表现了她对自身装扮的珍视,以及对美的追求和保护。
“傍花偶立拈鸾带,拾翠初来试凤鞋”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女子在自然美景中的姿态。她或许是在花丛中偶然驻足,轻轻拿起鸾带,或是刚刚来到此地,尝试着穿着华丽的凤鞋。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女子的美丽与高雅,也暗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敏感。
“知否露晞庭尚湿?应防苔滑碧于揩。”这两句则表达了女子对环境的细心观察和对安全的考虑。她似乎在提醒自己或他人,尽管庭院尚湿,要小心行走,以免滑倒。这种关心和谨慎,更增添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最后,“扶持不藉雏鬟力,愿与檀郎处处偕。”女子表达了她不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而是愿意与心爱之人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共享人生的旅途。这既是对爱情的向往,也是对独立自主精神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优雅、细心且充满情感的女子形象,展现了她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渴望,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伊余窜草莽,忽忽末景驰。
闾井有公言,贤令将解龟。
忠恕佩家训,三省日孜孜。
云何贝锦繁,致此投杼疑。
圆魄丽中霄,纤云来翳之。
回光或不瞩,真体乃无亏。
膏雨乘春布,沮洳称不宜。
宁为流潦故,悔此天泽施。
即墨非吾恨,中牟竟而师。
追愆内逾密,委运外自夷。
但使素丝存,宁受墨子悲。
勿以黄绶屈,遽咏陶生辞。
泰二苟朋亡,知当未遐遗。
赠子幽谷兰,一佩三纫之。
清芬幸无故,行当被条飔。
汉有张释之,贤声腾九棘。
长公乃不然,一官即成掷。
清朝视三釜,永昼耽六籍。
长者多造请,公子敬爱客。
高义薄云天,谁能不披怿。
今晨孝廉船,系我祗园侧。
布帽笼悴姿,欲请复摧抑。
天子所赐茔,先公将就穸。
片言借华衮,千秋垂金石。
搦管辞不惭,终篇泪潜拭。
庶几王生语,少酬廷尉德。
挂剑倘有时,共饱东湖色。
残潦足沧浪,沆漭亦蹄涔。
况此鱼鸟地,俯仰见宏深。
刺榜故有余,扬帆稍不任。
曲几列殽觞,岚翠时见侵。
宛转娱晖渡,彷徨嘉树林。
飞瀑当面来,势若泻千寻。
回潨敛东峡,高岸吐阴森。
轻飙散红萼,沾者酒自斟。
虽复拘方士,那能不披襟。
侯生縻抱关,会计委宣尼。
不复知身贱,焉知贵为谁。
大块博物形,自古多参差。
得失若浮萍,泛者偶值之。
高位多折腰,韦缟乃信眉。
黄鹄游于田,尺鴳笑其卑。
狎世诚非易,避人良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