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三十年,如萍寄沧海。
起为太学师,一日扬光彩。
迢收赴中都,送客纷云蔼。
名惭相国知,礼感亲王侍。
徘徊未得去,忽复朱颜改。
诏许江南归,青山草堂在。
放浪黄牛村,犹瞻金马门。
适性讵非乐,扪心空自论。
田翁四五人,共忘乡相尊。
把酒酬殳基,白石今犹存。
天寒落松影,岁久生苔痕。
试求金光草,超然事幽讨。
依稀顾况台,寂莫钱王道。
东门叹黄犬,税驾胡不早。
长歌归去来,吾从鹿门老。
浩荡三十年,如萍寄沧海。
起为太学师,一日扬光彩。
迢收赴中都,送客纷云蔼。
名惭相国知,礼感亲王侍。
徘徊未得去,忽复朱颜改。
诏许江南归,青山草堂在。
放浪黄牛村,犹瞻金马门。
适性讵非乐,扪心空自论。
田翁四五人,共忘乡相尊。
把酒酬殳基,白石今犹存。
天寒落松影,岁久生苔痕。
试求金光草,超然事幽讨。
依稀顾况台,寂莫钱王道。
东门叹黄犬,税驾胡不早。
长歌归去来,吾从鹿门老。
此诗《述怀》是明代诗人贝琼所作,全诗以个人经历为主线,抒发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
首句“浩荡三十年,如萍寄沧海”描绘了诗人历经三十年漂泊不定的生活,如同浮萍随波逐流,寄居于广阔的海洋之中,形象地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接下来,“起为太学师,一日扬光彩”则转而描述诗人曾担任太学教师,一时名声大噪,光彩夺目,但好景不长。
“迢收赴中都,送客纷云蔼”写诗人远赴京城,送别之人的云雾缭绕,既表现了离别的不舍,也暗示了京城的繁华与复杂。接着,“名惭相国知,礼感亲王侍”表达了诗人面对权贵时的谦逊与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地位的反思。
“徘徊未得去,忽复朱颜改”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即使想离开,却发现自己已不再年轻。最后,“诏许江南归,青山草堂在”写出了诗人最终获得朝廷允许返回江南故乡,回到了熟悉的青山草堂,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放浪黄牛村,犹瞻金马门”表明诗人虽远离官场,但仍心系国家,不忘使命。接下来,“适性讵非乐,扪心空自论”表达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与内心平静的快乐,同时反思这种追求是否真正有意义。
“田翁四五人,共忘乡相尊”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诗人与几位老农共同生活,彼此尊重,远离尘嚣。通过“把酒酬殳基,白石今犹存”、“天寒落松影,岁久生苔痕”等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试求金光草,超然事幽讨”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与渴望。“依稀顾况台,寂莫钱王道”则是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以及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东门叹黄犬,税驾胡不早”借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对过去未能及时归隐的遗憾。
最后,“长歌归去来,吾从鹿门老”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在宁静的鹿门山度过余生,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自然、历史和理想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学。
莫惜芳樽细细斟,还台诗句满离襟。
海潮风驾漫幽渚,乡岫云开认故林。
八月气凉归棹快,三年恩厚在人深。
紫宸晓拜天光近,宜有封囊悟主心。
我昔所宝真雷琴,弦丝轸玉徽黄金。
昼横膝上夕抱寝,平生与我为知音。
一朝如扇逢秋舍,而今只有无弦者。
无情曲调无情闻,浩浩之中都奏雅。
我默弹兮师寂听,清风之前明月下。
子期有耳何处听,自笑家风太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