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空木谷宜禅定。幽梦娱清磬。莫嫌身世隔红尘。
从此鸣声无事惹人嗔。天怜予尾翛翛苦。
许与枝枝处。免教飞傍上林烟。
见说琼楼风露有新寒。
山空木谷宜禅定。幽梦娱清磬。莫嫌身世隔红尘。
从此鸣声无事惹人嗔。天怜予尾翛翛苦。
许与枝枝处。免教飞傍上林烟。
见说琼楼风露有新寒。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古木寒鸦图,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首句“山空木谷宜禅定”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仿佛置身于空山之中,心灵得以沉淀,适宜进行冥想与静思。接着,“幽梦娱清磬”将听觉与梦境结合,清磬之声在幽静的山谷中回荡,仿佛是心灵的慰藉,引人进入一个超脱世俗的境界。
“莫嫌身世隔红尘”一句表达了对尘世烦恼的超越,暗示了禅修的意义在于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内心的平静。而“从此鸣声无事惹人嗔”则进一步强调了禅定之后的内心平和,不再为外界事物所动,不再产生嗔怒的情绪,体现了禅宗追求的“无我”境界。
下半阙“天怜予尾翛翛苦”表达了对了禅师个人经历的同情与理解,通过“天”这一超然物象,赋予了对了禅师的关怀与尊重。接着“许与枝枝处”则暗示了了禅师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如同古木找到了生长的地方,寓意着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最后两句“免教飞傍上林烟。见说琼楼风露有新寒”以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了禅师生活环境的想象,上林烟、琼楼风露等意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隐含了对了禅师生活状态的赞美。同时,通过“新寒”一词,既是对季节变换的描述,也是对了禅师内心感受的一种暗示,或许意味着对变化与挑战的从容应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木寒鸦图的描绘,以及对了禅师生活境遇的想象,展现了禅宗思想中的超脱、平和与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了禅师个人修为与精神追求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