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忆幽栖地,千峰秀海濆。
归心挂飞瀑,高迹指浮云。
尘世宜深遁,诗名畏远闻。
犹嗟石桥畔,凡圣路岐分。
忽忆幽栖地,千峰秀海濆。
归心挂飞瀑,高迹指浮云。
尘世宜深遁,诗名畏远闻。
犹嗟石桥畔,凡圣路岐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侃的作品,名为《送梵才上人归天台》。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高洁脱俗生活态度的向往。
“忽忆幽栖地,千峰秀海濆。”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突然想起了那个隐逸之地,那里有着千峰环绕,景色如同秀美的海洋一般。"幽栖"一词用得极好,既形容了环境的清幽,又暗示了一种超脱红尘的心境。
“归心挂飞瀑,高迹指浮云。” 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归心"表达了友人归隐山林的决心,而"挂"字则表现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高迹"和"浮云"则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状态的一种美好设想,似乎在告诉我们,那里的生活将是超然物外,与浮动的云朵一般自由。
“尘世宜深遁,诗名畏远闻。” 这两句传达了诗人的一个信念,即在纷扰的人世间,应该寻找一处可以深藏不露的地方。这也是一种对清净生活态度的向往。而"诗名"则可能是指友人或诗人自己的文学成就,"畏远闻"表达了一种谦逊和自知之明,即虽然有所成就,但并不求名声远播。
“犹嗟石桥畔,凡圣路岐分。” 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祝愿。"犹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之情,而"石桥畔"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标志,也可能是一种象征,即朋友将要跨过人生的一座桥梁,进入另一种生活状态。"凡圣路岐分"则是对朋友未来道路的祝福,希望他能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无论是平凡还是伟大,都能各自达到自己的境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高洁生活理想的追求。
金版深钩讨,珠爻远赞寻。
早龄龙籍挂,仁牧虎符临。
乔德栖春雉,祥风鼓旦琴。
宪章昭法管,戎秩体官箴。
九品铨为掌,三年镜作心。
砺身称国器,履道映儒林。
岳分聊作屏,台望伫为霖。
藉尔南鸿羽,因风慰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