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色连天色,风声益浪声。
旅人归思苦,渔叟梦魂惊。
举棹云先到,移舟月逐行。
旋吟诗句罢,犹见远山横。
水色连天色,风声益浪声。
旅人归思苦,渔叟梦魂惊。
举棹云先到,移舟月逐行。
旋吟诗句罢,犹见远山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水上景象,充满了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深深乡愁。开篇两句“水色连天色,风声益浪声”通过对比水与天、风与浪的声音,将听觉与视觉的和谐统一,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境。
接下来的“旅人归思苦,渔叟梦魂惊”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不安。旅人在夜晚的水上,对远方家园的思念如同潮水般涌来,难以抑制;而渔叟(渔家之父,泛指渔民)的梦魂也因为这宁静的夜色和微妙的心绪而受到惊扰。
“举棹云先到,移舟月逐行”描写了诗人在水上生活的情景。"举棹"是划船时用手触碰水面的动作,这里借指起航;"云先到"则暗示着诗人心之所向,即便是身处何方,心中那片故土总是先一步抵达。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而舟亦随之滑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漂泊。
末句“旋吟诗句罢,犹见远山横”显示了诗人即兴吟咏诗句后,又不自觉地陷入对远方山峦的幻想之中。"旋吟"指随口而出,"犹见"则表明心中的景象依旧如在眼前,这些都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夜晚水上生活中对于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
一水萦不断,千岩翠相扶。
孤篷载雪归,我昔见画图。
今年两经行,明晦自惨舒。
旱夏山若焦,秋至潦溢途。
是中无故人,王事当驰驱。
景物寄心赏,随遇便有馀。
不觉老季真,乞归尚狂疏。
官家赐闲身,用底一曲湖。
孔愉庙边溪水长,石壁岩下飞泉香。
居士住此几寒暑,只见四山青又黄。
今年春雨摧麦芒,六月稻穗乾欲僵。
烦公焦劳坐黄堂,何不趣公归赞襄。
为时开阁阴与阳,不令此忧遗君王。
我君有如坐甑内,口顾怫郁不得骧。
公欲令我苏肺肠,白衣致酒甚沛滂。
瓶粟未空陶氏仓,得酒且到王生乡。
更招山前老漫郎,渠家曲柄荷可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