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森森绕杏坛,儒官高贵尽偷安。
若教酒务修夫子,觉我惭惶也大难。
荆棘森森绕杏坛,儒官高贵尽偷安。
若教酒务修夫子,觉我惭惶也大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讽刺意味的画面,通过对比儒家理想与现实中的行为,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某些官员的虚伪和不作为。诗中“荆棘森森绕杏坛”一句,以荆棘丛生象征着环境的恶劣或道德的败坏,而“杏坛”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意味着理想的教育和道德的传承之地。这种对比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接着,“儒官高贵尽偷安”一句直指问题的核心,指出那些本应承担起传播和维护儒家道德责任的官员们,却选择了逃避责任,过着安逸的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道德的谴责,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批评。
最后,“若教酒务修夫子,觉我惭惶也大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变现状的无奈和自省。如果让负责酒务的官员去修复孔子庙,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深刻认识。通过这一设想,诗人不仅揭示了问题所在,也表达了对于改革和社会进步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唐代社会中道德沦丧、官员失职的现象,以及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鸿沟的忧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