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高世士,负岩结茅庐。
四壁清风生,簟瓢恒晏如。
时当荷锄倦,一醉乐有馀。
素琴亦在御,聊复读我书。
岂不念穷独,周道摧高车。
永言励贞节,金石矢靡渝。
仰止彭泽翁,邈哉谁与俱。
有美高世士,负岩结茅庐。
四壁清风生,簟瓢恒晏如。
时当荷锄倦,一醉乐有馀。
素琴亦在御,聊复读我书。
岂不念穷独,周道摧高车。
永言励贞节,金石矢靡渝。
仰止彭泽翁,邈哉谁与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洁之士,隐居于山岩之下,茅庐之中,生活简朴而宁静。诗人通过“有美高世士,负岩结茅庐”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四壁清风生,簟瓢恒晏如”,生动地展现了这位隐士生活的清贫与淡泊,但内心却充满了宁静与满足。
“时当荷锄倦,一醉乐有馀”,描述了隐士劳作后的悠闲时光,一杯酒足以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进一步,“素琴亦在御,聊复读我书”,表现了他不仅热爱自然,还追求精神上的充实,弹琴读书,自得其乐。
“岂不念穷独,周道摧高车”,表达了对隐士孤独生活的理解与同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现实压力,使得高洁之士不得不选择避世。然而,即便如此,隐士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贞节,正如“永言励贞节,金石矢靡渝”所表达的坚定信念。
最后,“仰止彭泽翁,邈哉谁与俱”,将隐士与陶渊明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这位高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在当时社会环境下,能够像彭泽翁那样保持高洁品质的人是极为稀少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以及在世俗压力下仍能坚守自我、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品质。
黄沙横吹意傥恍,江色摸胡迷背向。
刺舟开岸风掠耳,日莫归来说惊浪。
旋添榾柮火蒙密,堵立咨嗟罗少长。
碗楪铿然野炊熟,井税未输夜舂响。
少年信脚蹈忧患,几同蜑叟埋烟瘴。
归来闲散赎辛勤,老住江村无杂想。
梦回书几有青灯,鸡一再鸣布衾暖。
遥想老禅读此诗,应作掀髯笑拊掌。
道人天姿心匠妙,漆瞳含秋看飞鸟。
气和不减华林风,韵高胜却霜岩晓。
心胸冰壶不隔尘,争传落笔如有神。
不画凌烟大羽箭,来写山林梦幻身。
清秀摩云洞冰雪,更将已素称三绝。
不作能痴顾虎头,定为露顶王摩诘。
传神写照谁与功,吾闻成在阿堵中。
拟将万匹鹅溪绢,为写沤中胜义空。
兀坐思归不举头,窗风为我翻书叶。
众中闻语认乡里,便觉石门寒叠叠。
云庵已作白塔新,当眼风枝心欲折。
道人丛林十年旧,古寺青灯夜相接。
失声方欲问江南,忽忆去年淮上别。
逃空蛩然闻足音,见子令人解愁结。
地炉火冷霜月苦,一室諠哗终暖热。
湘山破晓立俜停,秀抹铅华馀积雪。
故应山亦为余喜,隔岸遥看圆笑靥。
千岩佳处可同游,明日波晴当理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