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居在村坰,水陆走通津。
半夜有棹歌,鸡鸣语行人。
中年近少睡,耿耿多达晨。
外物非所念,颇复念我身。
圣贤不敢欺,久大在日新。
人生会有役,安得辞苦辛。
索居在村坰,水陆走通津。
半夜有棹歌,鸡鸣语行人。
中年近少睡,耿耿多达晨。
外物非所念,颇复念我身。
圣贤不敢欺,久大在日新。
人生会有役,安得辞苦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村庄中居住的情景,通过对夜晚环境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思考与自我警醒。诗中的意境平和而深远,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
首句“索居在村坰”,设置了一种隐逸生活的场景,"水陆走通津"则描绘出这个地方交通便利,但并不妨碍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半夜有棹歌"和"鸡鸣语行人",通过晚上偶尔传来的歌声和清晨鸡鸣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嚣的氛围,同时也点出了时间的流逝。
中间两句“中年近少睡,耿耿多达晨”表明诗人即便在夜深人静时,也难以安然入睡,而是处于一种警醒状态。"外物非所念,颇复念我身"则透露了诗人更多是在思考自身和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圣贤不敢欺,久大在日新”表达了一种对道德的追求和自我提升的决心。最后两句“人生会有役,安得辞苦辛”则是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劳碌与苦难的认同,同时也是对于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的一种态度。
整首诗通过平淡的笔触勾勒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展现了古人对于宁静、自我提升和面对人生挑战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