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遥怜帝子,彭城恍遇坡翁。
看画不求形似,笔端自有清风。
湘水遥怜帝子,彭城恍遇坡翁。
看画不求形似,笔端自有清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真题咏苏轼墨竹之作。"湘水遥怜帝子"一句,以湘江之水象征对东坡才情的敬仰,将苏轼比作楚国的才子屈原,流露出对他的深情缅怀。"彭城恍遇坡翁"则表达了诗人仿佛在徐州(彭城)与苏东坡的灵魂相遇,感受到他豁达的人格魅力。
"看画不求形似,笔端自有清风"这两句是对苏轼艺术风格的高度评价,称赞他绘画技艺超脱于表面的形似,更注重内在精神的传达,如同清风般自然流畅,令人感受到一种高雅的艺术境界和人格风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苏轼的墨竹及其艺术追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苏东坡的敬仰和对其艺术成就的赞赏。
造物如何,遽收拾、鸳鸯牒早。
把香天粉井,劫尘埋了。
初拟鹿门同载去,那知更踏长安道。
到如今、白首送青春,真颠倒。蜃市结,风鬟袅。
午梦醒,槐宫杳。想定情良夜,倚灯人小。
紫蟹黄英难共醉,都堪摩作凄凉稿。
对西风、独立哭斜阳,闲花草。
晓放端溪棹稳。似与武陵溪近。
波含腊月寒晖,树发艳阳春信。
开遍桃花,到处间柳遮梅,仿佛烟斜雾嫩。
细把侬芳认。临水倚墙,紫陌红尘相映。
无言忽笑,小立东风微晕。
绣线初添,美人欲赚崔郎,拗上一枝云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