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头蜗角总虚名,公擅儒林一老成。
四德兼全空翠袖,一丘何暇问苍生。
书窗掩月鸡同梦,琴室临溪鱼识声。
可惜哲人今已矣,尚存畏敬尽堪刑。
蝇头蜗角总虚名,公擅儒林一老成。
四德兼全空翠袖,一丘何暇问苍生。
书窗掩月鸡同梦,琴室临溪鱼识声。
可惜哲人今已矣,尚存畏敬尽堪刑。
这首诗是宋代末年至元初诗人陈普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儒者的深深怀念和敬仰。首句“蝇头蜗角总虚名”以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和蜗牛壳般的名利场来比喻世人的追求,暗示了诗中人物超脱世俗的品性。接着,“公擅儒林一老成”赞扬了这位老者在学术界的威望和成熟稳重。
“四德兼全空翠袖”中的“四德”通常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这里可能暗指老者虽为男性,但其品德如同女性般完美。“空翠袖”则可能是对老者清雅风度的描绘。下一句“一丘何暇问苍生”进一步强调了他不问世事,专心学问的生活态度。
“书窗掩月鸡同梦,琴室临溪鱼识声”通过描绘书斋夜读和琴声悠扬的场景,展现了老者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连鸡犬都与他共梦境,鱼儿能辨识他的琴音,足见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两句“可惜哲人今已矣,尚存畏敬尽堪刑”表达了诗人对老者去世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敬畏之情,认为他的品格足以作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老儒者的形象塑造和生活场景的描绘,赞美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学术成就,以及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淡泊态度。
夜过深山算驿程,三回黑地听泉声。
自离军马身轻健,得向溪边尽足行。
夫子保药命,外身得无咎。
日月不能老,化肠为筋否。
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
于何今相逢,华发在我后。
近而知其远,少见今白首。
遥信蓬莱宫,不死世世有。
玄石采盈担,神方秘其肘。
问家惟指云,爱气常言酒。
摄生固如此,履道当不朽。
未能太玄同,愿亦天地久。
实腹以芝朮,贱形乃刍狗。
自勉将勉余,良药在苦口。
悲风淅淅兮波绵绵,芦花万里兮凝苍烟。
虬螭窟宅兮渊且玄,排波叠浪兮沈我天。
所覆不全兮身宁全,溢眸恨血兮徒涟涟。
誓将柔荑抉锯牙之喙,空水府而藏其腥涎。
青娥翠黛兮沈江壖,碧云斜月兮空婵娟。
吞声饮恨兮语无力,徒扬哀怨兮登歌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