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郭溪山最可游,雨晴天气返如秋。
人携羽扇防浓雾,马惜鞯泥涉浅流。
竹叶要翻金盏底,梨花偏称玉钗头。
卧龙胜事堪图画,迥压闽南七八州。
近郭溪山最可游,雨晴天气返如秋。
人携羽扇防浓雾,马惜鞯泥涉浅流。
竹叶要翻金盏底,梨花偏称玉钗头。
卧龙胜事堪图画,迥压闽南七八州。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近郊溪山的迷人景色,以及人们在此游玩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首句“近郭溪山最可游”,点明地点和主题,溪山之美,适于游览。接着,“雨晴天气返如秋”一句,描绘了雨后天晴,空气清新,仿佛秋天到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人携羽扇防浓雾,马惜鞯泥涉浅流。”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游人和马匹在游玩时的状态。人们手持羽扇,预防浓雾,马儿则小心翼翼地涉过浅浅的水流,形象地表现了游玩的细节和乐趣。
“竹叶要翻金盏底,梨花偏称玉钗头。”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游玩中的场景,竹叶在金盏中摇曳生姿,梨花则与玉钗相映成趣,既体现了自然之美的细腻,也融入了生活情趣。
最后,“卧龙胜事堪图画,迥压闽南七八州。”这两句将游玩的地点与历史上的名胜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当地美景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暗示了此地风景之独特,足以媲美历史上的名山大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雨后溪山的美丽景色和人们游玩的乐趣,同时也蕴含了对地方风光的赞美之情。
雁霜苔雪冷飘萧。
断魂潮。
送清桡。
翠袖珠楼,清夜梦琼箫。
江南江北云自碧,人不见,泪花寒,随雨飘。
愁多病多腰素消。
倚清琴。
调大招。
江空年晚,凄凉句、远意难描。
月冷花阴,心事负春宵。
几度问春春不语,春又到,到西湖,第几桥。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
孤蛩自语。
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
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
恨无据。
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
怕水叶沈红,梦云离去。
情丝恨缕。
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
暗凝伫。
近重阳、满城风雨。
月地无尘,珠宫不夜,翠笼谁炼铅霜。
南州路杳,仙子误入唐昌。
零露滴,湿微妆。
逗清芬、蝶梦空忙。
梨花云暖,梅花雪冷,应妒秋芳。
虚庭夜气偏凉。
曾记幽丛采玉,素手相将。
青蕤嫩萼,指痕犹映瑶房。
风透幕,月侵床。
记梦回、粉艳争香。
枕屏金络,钗梁绛楼,都是思量。
草梦初回,柳眠未起,新阴才试花讯。
雏鸳迎晓偎香,小蝶舞晴弄影。
飞梭庭院,早已觉、日迟人静。
画帘轻、不隔春寒,旋减酒红香晕。
吟欲就、远烟催暝。
人欲醉、晚风吹醒。
瘦肌羞怯金宽,笑靥暖融粉沁。
珠歌缓引。
更巧试、杏妆梅鬓。
怕等闲、虚度芳期,老却翠娇红嫩。
老去闲情懒。
东风外、菲菲花絮零乱。
轻鸥涨绿,啼鹃暗碧,一春过半。
寻芳已是来迟,怕迤逦、华年暗换。
应怅恨、白雪歌空,秋霜鬓冷谁管。
凭阑自笑清狂,事随花谢,愁与春远。
持杯顾曲,登楼赋笔,杜郎才减。
前欢已隔残照,但耿耿、临高望眼。
溯流红、一棹归时,半蟾弄晚。
郡僚间载酒相慰荐,长歌清釂,正尔供愁,客梦栩栩,已飞度四桥烟水外矣。
醉余短弄,归日将大书之垂虹。
腻叶阴清,孤花香冷,迤逦芳洲春换。
薄酒孤吟,怅相知游倦。
想人在、絮幕香帘凝望,误认几许,烟樯风幔。
芳草天涯,负华堂双燕。
记箫声、淡月梨花院。
砑笺红、谩写东风怨。
一夜落月啼鹃,唤四桥吟缆。
荡归心、已过江南岸。
清宵梦、远逐飞花乱。
几千万缕垂杨,翦春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