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把酒对重阳,檐外秋声叶半黄。
落帽想当追故事,披襟仍喜得新凉。
自怜僻处真匏系,只羡清吟属雁行。
闻说家楹增壮丽,落成应许到华堂。
遥知把酒对重阳,檐外秋声叶半黄。
落帽想当追故事,披襟仍喜得新凉。
自怜僻处真匏系,只羡清吟属雁行。
闻说家楹增壮丽,落成应许到华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它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即中国传统的重九或双九节,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的情景和心境。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
"遥知把酒对重阳" 表达了诗人远离亲朋好友,在此特别的日子里举杯独饮的情怀。"檐外秋声叶半黄" 描述了屋檐之外传来秋天特有的声音,以及树叶转黄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秋意。
"落帽想当追故事" 可能是诗人在回忆往事,摘下帽子沉浸在过去的美好时光中。"披襟仍喜得新凉" 则描写了诗人解开衣襟,享受微风带来的清凉,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变化的顺应和欣赏。
"自怜僻处真匏系" 中的“匏系”一词非常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在偏远之地感到孤独和自我哀怜的情感。"只羡清吟属雁行" 表示了诗人对远方游子或隐士那种自由自在、吟咏秋风的生活方式的羡慕。
最后两句 "闻说家楹增壮丽,落成应许到华堂" 描述了家乡建筑的辉煌变化,以及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不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的独自怀念、羡慕他人、哀怜自我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和深刻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