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兹已别,送客水萧萧。
迢递来西岭,盘桓坐石桥。
陆茶方共饮,葛杖又相招。
僧指香岩寺,仙台路未遥。
龙泉兹已别,送客水萧萧。
迢递来西岭,盘桓坐石桥。
陆茶方共饮,葛杖又相招。
僧指香岩寺,仙台路未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尔烈在清王朝时期的一次徒步旅行经历,从龙泉出发,最终抵达香岩寺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旅途同伴的深情厚谊。
首句“龙泉兹已别”,点明了旅程的起点,龙泉山作为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方,预示着即将展开一段新的旅程。接着,“送客水萧萧”一句,以流水声的“萧萧”形容离别的氛围,既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也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迢递来西岭,盘桓坐石桥”两句,通过“迢递”(遥远)和“盘桓”(徘徊)的词语,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与曲折,以及诗人在此过程中的悠然自得。石桥作为旅途中的一个具体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象征着旅途中暂时的停留与思考。
“陆茶方共饮,葛杖又相招”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生活细节。与同伴共享陆地上的茶饮,体现了旅途中的温馨与和谐;而“葛杖”的使用,则是徒步旅行的常见装备,暗示了旅行的艰苦与坚持。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旅途中的友谊与互助。
最后,“僧指香岩寺,仙台路未遥”两句,将视线引向了旅程的目的地——香岩寺。僧人的指引,不仅为旅程增添了神秘色彩,也预示着旅程即将到达终点。同时,“仙台路未遥”一句,既表达了对未知目的地的好奇与期待,也暗含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旅途情景、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是一幅生动的旅途画卷。
晋家石崇珠百石,百味珍羞方丈食。
可怜富贵难久长,却把高门锁空宅。
唐家郑虔空读书,家无僮仆出无车。
日籴太仓五升米,凄凄在世将何为。
看来爱杀东园老,栽种东园终日好。
眼前儿女笑团栾,间把长锄斸荒草。
春林笋长蕨抽芽,茄姜出市菜生花。
雕胡作羹芋作饭,荐新先得尝王瓜。
东园老人乐无极,生计寻常足衣食。
我生踯躅渐龙钟,抚卷长歌长太息。
凉烟压叶霜橙黄,团团桂树山风香。
曾记九华探秋色,清涧石戛声琅琅。
幽禽苦唤日欲落,竹雾冥濛暗云壑。
向晚苍山望转高,巉岩万丈青冥削。
崖屋深通一径斜,疏篱野菊寒初花。
山村稻获酒正熟,花间共醉忘归家。
此身自落风尘里,昔日故人今半死。
梦断好山十二年,魂迷归路三千里。
燕台摇落时悲秋,孤吟郁郁怀同游。
对床风雨渺何许,夜深虫语灯前愁。
宇宙方清宁,吏治尚端廉。
农使乐耕凿,民使适里阎。
大寮总其要,小吏毋苛纤。
纪纲不可弛,随时酌宽严。
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讼惟善得情,操守时警砭。
勿恃才妄作,勿以媚自忺。
务令比户丰,膏泽远近沾。
朱轓与彤驺,万姓所具瞻。
臧否道有碑,防口难可钳。
不见广厦材,耸干从幽潜。
不见冲霄鹤,饮啄本静恬。
告诫示勉勖,保护兹庶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