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溪石,下岩滋别源。
千金腾有翼,尺璧走非跟。
自顾婆娑质,适堪椎钝根。
终焉老茅屋,已矣献金门。
一种端溪石,下岩滋别源。
千金腾有翼,尺璧走非跟。
自顾婆娑质,适堪椎钝根。
终焉老茅屋,已矣献金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赠砚》。诗人以砚台为对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砚台的独特品质和其象征意义。
"一种端溪石,下岩滋别源",开篇点出砚台出自名贵的端溪石,暗示其质地优良,源头独特。"千金腾有翼,尺璧走非跟",进一步强调砚台价值之高,犹如千金之物飞驰而过,超越了寻常的珍宝。"自顾婆娑质,适堪椎钝根",形容砚台造型优美,适合磨砺钝器,寓意其能激发人的才智。
"终焉老茅屋,已矣献金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砚台命运的感慨,即使在简陋的茅屋中,砚台也能展现出其价值,犹如被献入金门,象征着砚台虽处平凡,却能承载珍贵的文化传承。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砚台的品质与文化内涵,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才的期许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梁生南海彦,早岁握明珠。
滔荡秉大节,深湛思独殊。
献赋聊薄游,偶与同好俱。
杨榷得宜筌,清响奋天衢。
大雅一以振,巴人空滥竽。
浊世多局促,中怀惨不舒。
振衣谢尘网,逝将还旧庐。
增城与罗浮,仙人可等期。
伊余薄世恋,夙昔同玉趋。
安得凌风翼,与尔长相须。
春树苍苍春浦晴,红亭黯黯送霓旌。
留连鸟语怜人别,荏苒杨花共酒倾。
桃坞雨余香气合,锦江潮尽浪痕明。
烟浮晓巘巑岏碧,霞逐征帆缥缈轻。
牛渚曲通瀛海泽,缑峰迥倚秣陵城。
月高鸥在镜中宿,溪涨樯疑天际行。
牛野分星惊太史,燕云如幕覆神京。
枫宸报政恩波润,椿座称觞彩袖轻。
知己渐随流水远,离愁端与削山平。
论交每惜松颜落,折柳应悲雁序更。
旅病偏因归客剧,梦思秪为故乡生。
送君惟有东风泪,点点沾巾无限情。
君不见七雄割据势相均,得士者富失士贫。
燕昭信义明日月,不惜千金买骏骨。
郭卿谈笑吐深谋,海内贤豪竞驰突。
就中乐生尤绝奇,按剑魏朝人岂知。
一朝遇主同心腹,亲屈君王为推毂。
指麾燕兵百余万,蹴踏齐城七十六。
于今六合无并吞,寂寞古台空复存。
少年未上麒麟阁,且学陆沉金马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