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孤城映水回,市中层构出尘开。
衡庐树入青天尽,章贡波翻白日来。
每曰陈登门有客,最传王粲赋多才。
阑干百尺应能借,乘兴谁同月下杯。
江上孤城映水回,市中层构出尘开。
衡庐树入青天尽,章贡波翻白日来。
每曰陈登门有客,最传王粲赋多才。
阑干百尺应能借,乘兴谁同月下杯。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高明楼》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高明楼的雄伟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之美。
首联“江上孤城映水回,市中层构出尘开”,以“孤城”与“层构”对比,既突出了城市的独立与繁华,又营造了高明楼在城市中的独特地位。水波与城影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景象。“出尘开”三字则赋予了城市建筑以超凡脱俗之感,暗示高明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颔联“衡庐树入青天尽,章贡波翻白日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的想象带入更为广阔的天地。衡庐的树木仿佛直插云霄,与青天融为一体,而章贡江的波浪在白日的照耀下翻滚,呈现出一幅动态的画卷。这两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自然景观更加壮观,同时也烘托了高明楼的宏伟气势。
颈联“每曰陈登门有客,最传王粲赋多才”,巧妙地引用了历史典故,将高明楼与古代文人雅士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陈登和王粲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的故事在这里被用来赞美高明楼,暗示这里是一个汇聚才子佳人的地方,充满了文化气息。
尾联“阑干百尺应能借,乘兴谁同月下杯”,表达了对高明楼的向往之情。百尺长的栏杆,不仅是物理上的高度,也象征着心灵的广阔。诗人希望有人能够与他一同在此欣赏月色,饮酒作乐,共享这份美好。这一句既是对友情的渴望,也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高明楼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文化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西北楼船烈焰中,周瑜于此破曹公。
孙郎不是刘豚犬,百万兵消一阵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