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种枯禾,不如菌生耳。
嫁婿婿不怜,不如寡女子。
高田种枯禾,不如菌生耳。
嫁婿婿不怜,不如寡女子。
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与生活境遇。"高田种枯禾,不如菌生耳",将高田上的枯萎作物与低洼处的菌类生长进行对比,暗喻了社会地位与命运的巨大差异。高田上的作物虽有种植之劳,却因环境恶劣而枯萎,而低洼处的菌类虽无精心培育,却能自然生长,这象征着在封建社会中,地位低下者往往能比那些努力奋斗却遭遇不幸的人得到更多的生存机会。
"嫁婿婿不怜,不如寡女子",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在封建婚姻制度下,女性往往成为牺牲品,她们的幸福与命运完全取决于丈夫的态度。"嫁婿婿不怜",表达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助与痛苦,她们的婚姻生活可能充满了冷漠与不公。而"不如寡女子"则暗示了寡妇虽然孤独,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必完全依赖他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深刻地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底层女性的苦难生活,以及她们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和社会的不公。
圭组离尘格,烟霞见贵人。
绣盘鸂鶒旧,金蹙荔枝新。
鹤骨何妨瘦,霜毛已自鬒。
问年方梦猎,有子旧批鳞。
为恋舞衣乐,言辞补衮臣。
桃源如度索,琴水好垂纶。
歌妓青油舫,新篘白葛巾。
过从无约束,含鼓任天真。
一效庄生颂,看君比大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