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烽火起边声,又报辽阳议益兵。
拊髀几年烦圣主,请缨今日羡儒生。
军前草檄风侵幕,楼上吹笳月满营。
谁道赋诗难退虏,诗家元自有长城。
滇南烽火起边声,又报辽阳议益兵。
拊髀几年烦圣主,请缨今日羡儒生。
军前草檄风侵幕,楼上吹笳月满营。
谁道赋诗难退虏,诗家元自有长城。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烽火连天,朝廷正商议增派兵力的情景。诗人以“抚髀”这一动作,表达了对多年边防问题的忧虑,同时对皇帝寄予厚望,希望他能亲自出征。接着,诗人羡慕那些能够请缨出战的儒生,表达了一种对英勇将士的敬仰之情。
诗中描述了军前起草檄文时,风侵入帐幕的紧张氛围;楼上的笳声与满营的月光交织,营造出一种悲壮而肃穆的战场景象。最后,诗人以“谁道赋诗难退虏,诗家元自有长城”一句,巧妙地将诗歌与军事胜利联系起来,表明即使在战争中,诗歌也能发挥其独特的力量,如同长城一般守护国家的安全与和平。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也蕴含着对文学力量的深刻认识。
菱塘风老。正乱苇萧萧,采莲船少。
露白星寒,渔舍烟青灯小。
溪边月黑初肥候,满筠笼、一天霜晓。
鱼虾暮市,曲红桥外,酒人先到。看秫酿、新篘味好。
向松火山厨,蜀姜亲捣。狼藉杯盘,那计悲秋怀抱。
天津赵北东西路,也盈车、软尘吹道。
不如归去,芦花荒港,绿蓑收棹。
鲤鱼风急,鸭觜船轻,卸帆曾记秋也。
金粟墙阴,正香雨、夜将阑也。
红杏尚书,青州从事,醉还歌也。
洒凉云片石,葛粉来禽,同游客、查生也。
潮升潮落江头,恨樟亭返照,岐路分也。
语水菰城,问屐子、甚时閒也。
待八月、初鸿未至,十样蛮笺付谁也。
但展桃笙,绿尘生处,梦横塘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