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齐天乐.别陈伯严》
《齐天乐.别陈伯严》全文
清 / 易顺鼎   形式: 词

蘋湾打桨归来晚,相逢旧鸥俱老。

剩墨题笺,残衫换酒,一样飘零怀抱。绿眉凋早。

又蝶病花前,蝉悽树杪。

凉入西楼,故人独夜梦魂悄。

几回剪灯留话,甚卖花门巷,生遍秋草。

笛眼肥烟,琴心瘦雨,中有别愁多少。词仙去了。

问谁与商量,吟秋碎稿。候馆无眠,暗蛩啼到晓。

(0)
鉴赏

这首《齐天乐·别陈伯严》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陈伯严离别后的深深感慨。开篇“蘋湾打桨归来晚”描绘了傍晚归航的情景,暗示了离别后的孤寂。接着,“相逢旧鸥俱老”以鸥鸟比喻旧友,感叹时光流逝,友情如鸥鸟般历经沧桑。

“剩墨题笺,残衫换酒,一样飘零怀抱”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境遇相似,都身处漂泊之中,只能借酒浇愁。“绿眉凋早”运用拟人手法,形容春天的花草凋零,象征着友人的青春消逝和生活的艰辛。“又蝶病花前,蝉悽树杪”进一步渲染了凄凉氛围,以蝶病蝉鸣表达别离之苦。

下片转入更深的情感抒发,“几回剪灯留话”回忆往昔共度的夜晚,如今却物是人非。“甚卖花门巷,生遍秋草”描绘了友人离去后,曾经的地方已荒凉如秋,暗示了生活的变迁和友谊的疏远。“笛眼肥烟,琴心瘦雨”以笛声和琴音的对比,寓言了诗人内心的愁苦。“词仙去了”是对友人才华的赞美,而“问谁与商量,吟秋碎稿”则表达了对无人能理解自己心境的孤独。

结尾“候馆无眠,暗蛩啼到晓”以馆舍长夜难眠和暗处的蟋蟀声,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别后无尽的思念和孤独,直至天明。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朝代:清   字:实甫   号:忏绮斋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生辰:1858~1920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猜你喜欢

病僧·其一

苦厄那能度,医王亦抱疴。

苔侵双屐湿,尘翳一瓢多。

锡杖频扶手,金刚为伏魔。

跏趺在禅榻,或恐是维摩。

(0)

旗山勾漏洞·其三

葛仙何处去,勾漏访遗踪。

陟巘齐攀竹,听泉独倚松。

石床荒藓合,丹灶薄云封。

转入深林外,前山又一重。

(0)

酬陆无从率尔见赠之作

陆氏机云后,谁当夫子贤。

赋能工白雪,官已薄青毡。

地僻门如水,庭閒草似烟。

芜城分手处,感激赠新篇。

(0)

春日閒居·其二

茅屋依青嶂,蒲团坐白云。

新茶烧竹煮,老柏杂香焚。

壁古苔纹见,林深鸟语闻。

冥心忘早晚,花外已斜曛。

(0)

江上答客伤王少文

去岁江头同送客,江水茫茫江月白。

今岁江头送客归,问君动定空沾衣。

别去光阴才一载,可怜世事须臾改。

当日江间折柳人,于今枯骨知何在。

客子闻言双泪垂,君亡不待余归时。

访君不入君华屋,日伴孤猿坟上哭。

(0)

述游篇

去年仲冬束行李,掩泪辞亲赴燕市。

今年五月将中旬,方能税驾归田里。

中间辛苦难具陈,万里风波愁杀人。

从来痛定才思痛,回看往事徒沾巾。

闽溪山水何太恶,水似瞿塘山剑阁。

仙霞岭上气不平,黯淡滩头胆将落。

浙中水浅易胶舟,苍头牵缆如伛偻。

一日才行十数里,舲前兀坐空百忧。

岁除才到云阳下,县官正闭奔牛坝。

停舟三日不得行,关吏相逢便相咤。

扬子长江天际流,江豚吹浪神鼍浮。

长年捩舵神色丧,可怜身世同轻沤。

黄河之水名九曲,由来舟楫愁倾覆。

石尤风急水奔腾,隔江少妇将儿哭。

北方景物更荒凉,满目黄沙古战场。

瘦马驱驰髀肉损,酸风射眸肢体僵。

驰马冲寒过涿鹿,四郊倏忽飞滕六。

千山万径少人行,暮抵良乡无处宿。

长安上策不见收,百金用尽存貂裘。

难从北阙操齐瑟,犹戴南冠学楚囚。

男儿致身苦不早,驱车复出长安道。

风景萧条倍去时,尘土侵人颜易老。

三吴两浙竞繁华,此际令人转忆家。

归家幼子牵衣泣,鬓衰面黑咸咨嗟。

奔走天涯过半载,岁月无情不相待。

人生得志在丘园,何必飘零寄湖海。

行路难,空悲酸,世情反覆同波澜。

有璞莫向王庭献,有铗莫向侯门弹。

笑杀刘蕡空不第,且将高卧学袁安。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