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以沉为德,水惟浮岂诬。
云何却转换,谁与运机枢。
上下地天泰,云风龙虎需。
由来能制胜,妙义揭阴符。
石以沉为德,水惟浮岂诬。
云何却转换,谁与运机枢。
上下地天泰,云风龙虎需。
由来能制胜,妙义揭阴符。
这首诗《浮水石》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元素与哲学思想融合在一起,展现出深邃的意境和哲理。
首先,“石以沉为德,水惟浮岂诬”两句,以石头的沉稳与水的流动性对比,暗示了不同事物的特性与价值。石头在水中沉底,象征着坚定、稳定和内在的价值;而水的流动则代表了变化和适应性。这里通过自然现象的描述,隐喻了人应具备的品质:既要坚守原则,又要灵活应对。
接着,“云何却转换,谁与运机枢”两句,进一步探讨了变化与控制的关系。云的形态变化莫测,象征着自然界中的不确定性,而“运机枢”则指掌控关键、引导变化的能力。这两句表达了对如何在变化中把握方向、实现自我价值的思考。
“上下地天泰,云风龙虎需”描绘了一幅天地间和谐共生的画面,强调了自然界的平衡与秩序。这里的“泰”字,既可理解为太平、安定的状态,也可解读为通达、顺利的意思,体现了作者对宇宙和谐的向往。
最后,“由来能制胜,妙义揭阴符”点明了主旨。通过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揭示了“制胜”的智慧和方法,即遵循自然法则,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成功的境界。“阴符”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隐藏的规律或秘密,强调了深入理解自然与宇宙之道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寓言式的表达,探讨了人与自然、变化与稳定、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和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