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一》
《回波乐·其一》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回波尔来时六大贼,不如持心断惑。

纵使诵经千卷,眼里见经不识。

不解佛法大意,徒劳排文数黑。

头陀兰若精进,希望后世功德。

持心即是大患,圣道何由可克。

若悟生死之梦,一切求心皆息。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的《回波乐》其一,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修行与觉悟的真谛。

诗中首先以“回波尔来时六大贼”开篇,形象地比喻了修行路上的种种诱惑与障碍,如贪、嗔、痴、慢、疑、恶见等,提醒人们在追求精神提升的过程中,要时刻警惕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接下来,“不如持心断惑”,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智慧对于修行的重要性,只有斩断迷惑,才能真正走向解脱。

“纵使诵经千卷,眼里见经不识”则揭示了仅仅依赖外在形式的修行,而忽视内心的理解与实践,往往收效甚微。真正的智慧在于对佛法核心意义的领悟,而非机械地背诵教条。

“不解佛法大意,徒劳排文数黑”进一步强调了理解佛法本质的必要性,指出仅仅堆砌文字,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进步或觉悟。真正的修行者应该深入思考,理解佛法的精髓。

“头陀兰若精进,希望后世功德”表达了对于苦行与修行的重视,但同时也提醒,修行的目的不应仅限于死后获得某种功德,而应着眼于现世的觉悟与心灵的净化。

“持心即是大患,圣道何由可克”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见解,即过于执着于内心的修行,反而可能成为修行道路上的障碍。真正的圣道之路,需要的是平衡与智慧,而不是盲目追求。

最后,“若悟生死之梦,一切求心皆息”总结了全诗的核心思想,即认识到生命与轮回的本质,从这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生活与修行,才能真正放下执念,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反思修行的意义与方法,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觉醒与自由。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过杨老哨有感

春水溶溶绿满湾,征夫荷锸有馀闲。

承平已喜兵戈静,犹忆前年夜破关。

(0)

大祥后述哀答陈文鸣提学·其二

过我频将道义论,可堪斜日映秋原。

茶炉火断空淹坐,松径风回欲掩门。

泪尽尚惭诗句意,情深何止故交恩。

欧公乡里庐陵是,吾省文风已复敦。

(0)

东湖书院为都宪吴公作次东塘侍御韵

大云山色绕晴湖,湖边掩映皆楸梧。

便从此地构精舍,回首湘山非故吾。

胸襟浩荡湖亭小,万卷图书读来少。

下探濂洛上勋华,坠绪茫茫寻未了。

庙堂事业本优为,寒谷须劳衍律吹。

从来学道贵兼善,圣代伊周今复谁。

(0)

读廖运同诗有感因以美之·其二

天空霜冷塞云黄,雁阵惊寒字两行。

几度参差无觅处,海天愁思正茫茫。

(0)

半山寺

古殿隐山隈,松花老碧苔。

暖风吹冻去,飞雨过山来。

一榻午犹睡,双扉閒不开。

野禅无甲子,烧篆卜春回。

(0)

海上杂歌

洋中洲岛依然在,人代沈销竟不还。

石甬虚传秦帝路,勾城误指越王山。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