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胥台岁几千,小城遗址草芊芊。
江林舟楫喧鱼市,水步人家种芋田。
山近荆溪千岫列,地殊茂苑五湖边。
倦游踪迹堪投老,七十二峰明眼前。
麋鹿胥台岁几千,小城遗址草芊芊。
江林舟楫喧鱼市,水步人家种芋田。
山近荆溪千岫列,地殊茂苑五湖边。
倦游踪迹堪投老,七十二峰明眼前。
这首诗描绘了阖闾古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象,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田园诗意。
首先,“麋鹿胥台岁几千,小城遗址草芊芊。”这两句以麋鹿在古老的胥台上自由漫步,象征着时间的悠长与历史的深远,而小城遗址上茂盛的青草,则展现了自然生命力的顽强与岁月的痕迹交织在一起的画面。
接着,“江林舟楫喧鱼市,水步人家种芋田。”描绘了一幅繁忙而和谐的渔村生活图景。江边的树林中传来船只来往的喧嚣声,是鱼市热闹的标志;而沿着水边的人家则在田间劳作,种植着芋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山近荆溪千岫列,地殊茂苑五湖边。”这两句转向对周边自然景观的描写。靠近山脚的荆溪边,连绵的山峦如同画卷般展开,而这片土地与茂苑相接,又与五湖相邻,展现了广阔而多样的地理风貌。
最后,“倦游踪迹堪投老,七十二峰明眼前。”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与留恋。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与游历之后,这里成为了他心中理想的归宿,眼前的七十二座山峰,仿佛是他心灵的慰藉,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历史遗迹、自然风光与人文生活巧妙融合,展现了清末时期文人对于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降龙左右施襟裾,两廊夹庙深渠渠。
礼下天子一等尔,衣服居处何其殊。
文幡列戟照私第,青紫若若官其孥。
先后荧煌首珠翠,侍者百十颜温瑜。
凝寒堕指热侵骨,一宴百盏倾金壶。
穷民疾首望雨露,太上欲倚攀姚虞。
君胡为乎目时病,橐针襆艾恬以愉。
生前赫赫浪自重,身后没没宁非愚?
少陵杜鸿渐,颇薰知见香。
风流有诸孙,结屋庐山阳。
藉交游侠窟,猎艳少年场。
光怪惊邻里,收身反摧藏。
江湖拍天流,罗网盖稻粱。
安能衎衎饱,遂欲冥冥翔。
畏影走万里,不如就阴凉。
亭东亭西渺烟水,稻田衲子交行李。
古灵庵下倚寒藤,莫向明窗钻故纸。
廉蔺向千载,凛凛若生者。
曹李虽无恙,如沈九泉下。
短长略百年,共是过隙马。
事来磨其锋,意气要倾泻。
风云灭须臾,草木但春夏。
唯此一物灵,不可藉外假。
誉髦天下才,西伯本心化。
君无诮斯文,可以观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