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传吟藁,知渠来自闽。
四书犹在鲁,六籍不忧秦。
太史经邹峄,离骚感楚臣。
谁知梦奠日,曾忆后庚申。
有客传吟藁,知渠来自闽。
四书犹在鲁,六籍不忧秦。
太史经邹峄,离骚感楚臣。
谁知梦奠日,曾忆后庚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廷鸾的作品,名为《闽山集·访考亭旧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和历史的怀念,以及自身经历的感慨。
“有客传吟藁,知渠来自闽。”这里,“有客”指的是来访的朋友或游子,他们带来了外地的消息,使得诗人得知故人或友人从福建(闽)来到此地。藁,古代书信的统称,这里可能指代诗人的作品。
“四书犹在鲁,六籍不忧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敬仰。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经典至今仍然流传于鲁地(孔子的故乡),显示出儒学的深远影响。而六籍,泛指古代六艺之书,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它们在秦朝时期虽然被焚烧,但文化精髓并未消亡。
“太史经邹峄,离骚感楚臣。”这里提及了太史公(即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其中有邹阳和峄阳的故事,这里象征着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记忆。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感楚臣则是指屈原被流放后所写下的一系列哀伤之作。
“谁知梦奠日,曾忆后庚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回忆。梦奠日可能暗示着诗人对往昔时光的追忆,而曾忆后庚申则是指诗人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后庚申,可能是指某个年份)有所思念和回顾。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怀,同时也透露了个人情感的复杂性,是一篇融合了文化传承、历史记忆与个人情感的佳作。
霜风弄巧,把秋林一夜,吹成春苑。
炎帝骑龙来绛阙,紫凤三千乘辇。
电帜挥云,火旗热雨,霞佩随琼幰。
碧山流水,窅然迷却刘阮。
堪笑旧日隋园,绮罗虚剪,蝶与蜂俱怨。
对此令人心耿耿,如在郁华宫殿。
若木重晖,靡蓱四照,日漾骊珠暖。
凭高凝睇,赤城相去不远。
先生轩辕之子孙,手提万物生死根。
神功微妙不可状,能使元气回游魂。
箧中永芽抽粟粒,丹光照耀三彭泣。
衔珠不受脩蛇报,采药常令白猿拾。
结庐几岁吴山阿,赤松玄俗时相过。
更向蓬莱下神水,并与人世清烦痾。
崇山奠朱维,实维群山囿。
葱茏薄光景,隐显变气候。
百泉萦虹蜺,万谷蒸饙馏。
深根入无底,峻表切星宿。
嶒崚削剑戟,窈窕错锦绣。
骑云擘高掌,窦石室阴嘼。
金鸡鸣未晨,玉女来自逗。
琪树缟玄宵,瑶花落清昼。
美人游不还,霜月怨猿狖。
凄凉驾壑槎,芜没白玉柩。
蓬莱渺沧海,弱冰浩浸溜。
良辰不可掩,沉思令人瘦。
安得凌风翰,飘飖逐飞鹫。
寻源挹孤清,搴林摘三秀。
逍遥观物化,俛仰空宇宙。
真铨倘可求,吾将解吾绶。
轩辕黄帝上天时,五龙垂髯下接之,后宫綵女咸相随。
云轻龙健不可追,綵女化作黄金芝。
金芝千年一作花,花光五色明朝霞。
扶疏荫映玉皇家,沉精降液为丹砂。
鍊丹砂,成水银,水银流汞浴火轮。
火轮照曜十二辰,黄龙归来天帝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