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乍起,月初阴。树头梧叶响,阶下草虫吟。
何处高楼吹短笛,谁家急杵捣清砧。
风乍起,月初阴。树头梧叶响,阶下草虫吟。
何处高楼吹短笛,谁家急杵捣清砧。
这首《秋夜三五七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凉意的秋夜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秋夜中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情感的微妙波动。
“风乍起,月初阴”,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显寂寥的氛围。微风轻拂,月色被云层遮掩,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感。这样的景象,仿佛在诉说着夜晚的宁静与深邃。
“树头梧叶响,阶下草虫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的氛围。梧桐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阶下的草丛中,虫鸣此起彼伏,构成了一曲自然的交响乐。这些声音虽小,却充满了生命力,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何处高楼吹短笛,谁家急杵捣清砧”,这两句则将情感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远处高楼上传来悠扬的短笛声,似乎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近处传来急促的捣衣声,那是家中的妇人正在为远行之人准备衣物。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对远方的思念,也有对家庭温暖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对远方、对家庭的深深眷恋与思考。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秋夜画卷,更是诗人情感世界的投射,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情感深度。
南山有菊,于采其英。
谁从汝往,视我惸惸。
伊时之人,谁适有比。
不与我谋,不知其已。
横阁晴虹渡石溪,几年钥锁镇瑶扉。
洞中日月真长久,世上功名果是非。
叱石元知牧羊在,烂柯应有看棋归。
若逢白鹤来华表,识取当年丁令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