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池上柳,人折一枝春。
赠子意不浅,东游云外身。
人生半刺史,朱绶光四邻。
此岂经世怀,但慰垂白亲。
钱塘我旧游,颇复识其人。
不应山水改,但恐猿鸟新。
章台走马客,冠盖尽要津。
窃禄我自惭,便面聊障尘。
亦思一舟去,共醉西湖滨。
时平自行乐,不为千里莼。
归来麒麟上,献纳当及辰。
金明池上柳,人折一枝春。
赠子意不浅,东游云外身。
人生半刺史,朱绶光四邻。
此岂经世怀,但慰垂白亲。
钱塘我旧游,颇复识其人。
不应山水改,但恐猿鸟新。
章台走马客,冠盖尽要津。
窃禄我自惭,便面聊障尘。
亦思一舟去,共醉西湖滨。
时平自行乐,不为千里莼。
归来麒麟上,献纳当及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送梅校理子明通守杭州》。诗中,诗人通过对金明池上柳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梅校理即将赴任杭州的深深祝福。"人折一枝春"象征着离别之际对春天和友情的珍视。诗人祝愿友人在外地为官能有所作为,"东游云外身"暗示了友人的仕途前景广阔。
接着,诗人感慨自己仅做到半个刺史,而友人将光芒照耀四方。他明白这并非长久的政治抱负,而是为了安慰家中年迈的亲人。诗人回忆起自己在钱塘的旧游,感叹人事变迁,唯恐友人所见的新景致与旧相识有所不同。
诗人以章台走马客的形象,描述了杭州的繁华与权贵云集,表达了对自己窃取俸禄的自责,同时也希望能与友人一同在西湖边畅饮,享受生活。他强调在和平时期,应该及时行乐,而非追求千里之外的名利。
最后,诗人祝愿友人能在恰当的时机向朝廷献策纳言,如同麒麟般才德出众,归来之时定会有所建树。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鼓励,也有自我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前途的期待。
玉霜生穗也。渺洲云翠痕,雁绳低也。层帘四垂也。
锦堂寒早近,开炉时也。香风递也。
是东篱、花深处也。
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归也。嬉也。
缯波稳舫,镜月危楼,釂琼浆也。笼莺睡也。
红妆旋、舞衣也。
待纱灯客散,纱窗日上,便是严凝序也。
换青毡、小帐围春,又还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