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乱离际,虎据南越陬。
称制乘黄屋,下令崇圜丘。
僭复扫地规,有事于春秋。
燔柴登黄坛,秉圭被玄裘。
淫哇无九成,骏奔非诸侯。
明堙祈奏格,海风空飕飕。
鼎鱼思假息,穴蚁求久休。
遗壝今霍然,但见樵苏游。
慨彼周东迁,礼乐成谬悠。
鲁郊不欲观,自馀何足尤。
五代乱离际,虎据南越陬。
称制乘黄屋,下令崇圜丘。
僭复扫地规,有事于春秋。
燔柴登黄坛,秉圭被玄裘。
淫哇无九成,骏奔非诸侯。
明堙祈奏格,海风空飕飕。
鼎鱼思假息,穴蚁求久休。
遗壝今霍然,但见樵苏游。
慨彼周东迁,礼乐成谬悠。
鲁郊不欲观,自馀何足尤。
这首诗《刘王郊台》由明代诗人张诩所作,描绘了五代时期南越之地的动荡与权力更迭,以及对古代礼仪制度的僭越与破坏。
诗中开篇“五代乱离际,虎据南越陬”,点明了背景为五代时期的动乱,南方地区被虎狼般的势力占据。接着“称制乘黄屋,下令崇圜丘”描述了某人(可能是指刘王)在这一背景下,自立为王,模仿古代帝王的仪制,举行祭祀活动,试图恢复或模仿古代的礼仪。
“僭复扫地规,有事于春秋”表明这种行为是对传统规则的篡改和违背,如同在干净的地面上画出新的规矩。接下来的“燔柴登黄坛,秉圭被玄裘”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场面,使用了古代帝王的象征物,如燔柴、黄坛、圭、玄裘等,进一步强调了对古代礼仪的模仿。
“淫哇无九成,骏奔非诸侯”则批评了这种模仿的不纯正和缺乏真正的意义,暗示这些仪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更像是徒有其表。接着“明堙祈奏格,海风空飕飕”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失望,似乎是在祈祷却得不到回应,周围只有冷风吹过,象征着无人响应或支持。
“鼎鱼思假息,穴蚁求久休”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困于困境中的鱼和蚂蚁,渴望得到喘息或休息的机会,暗指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
最后,“遗壝今霍然,但见樵苏游”描述了废弃的祭坛如今荒废,只有樵夫和牧童在此游荡,象征着过去辉煌的仪式已成过往,只剩下荒凉与寂寞。而“慨彼周东迁,礼乐成谬悠。鲁郊不欲观,自馀何足尤”则是对周朝东迁后礼乐制度混乱的感慨,以及对其他地方未能正确继承和维护古代礼仪的批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五代时期对古代礼仪的模仿与破坏,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反思和对社会秩序的忧虑。
翛翛一羽翁,奇骨两目方。
乃以贫自乐,餐霞辟谷肠。
混世人莫识,结茅居僻荒。
一墩仅十亩,培塿萃彼疆。
惠峰作南屏,秦望横北墙。
隐此不记年,悟仙号青旸。
翩然仙道成,陟墩神远翔。
指墩名道成,人以许仙扬。
岂无缑山人,吹笙云锦裳。
令威去千年,归来赋歌章。
青旸得仙去,千古传此乡。
讹而为柳蹠,吴鲁路渺茫。
柳为横行盗,安肯城此旁。
不知何愚人,鱼鲁昧审详。
至今传名误,使志乘其将。
吾为正斯缪,百世流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