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来夏不炎,况多时雨送凉添。
云收朔漠三千里,露出闾山一两尖。
垂柳道清鸾捧驾,落花泥软燕穿帘。
夜深独倚阑干望,玉挂东南半廓蟾。
海上风来夏不炎,况多时雨送凉添。
云收朔漠三千里,露出闾山一两尖。
垂柳道清鸾捧驾,落花泥软燕穿帘。
夜深独倚阑干望,玉挂东南半廓蟾。
这首明代程通的诗《和紫虚丹房二十首(其十八)》描绘了一幅夏日海边清风习习、雨后凉意盎然的画面。首句“海上风来夏不炎”,写出了海风带来的凉爽,消解了夏季的炎热。接着,“况多时雨送凉添”进一步强调了雨水的润泽,使得凉意更浓。
诗人笔触转向远方,“云收朔漠三千里”,描绘出云层退去后辽阔的北方大地展露无遗,而“露出闾山一两尖”则聚焦在远处的山峦,以“一两尖”形象地勾勒出山峰的峻峭。接下来,“垂柳道清鸾捧驾,落花泥软燕穿帘”通过垂柳、鸾鸟和燕子的活动,营造出宁静而生机勃勃的场景,显示出夏日雨后的清新与活力。
最后,诗人以夜晚的景象作结,“夜深独倚阑干望”,表达了诗人独自凭栏远眺的孤寂,但“玉挂东南半廓蟾”又以明亮的月光为背景,增添了一份宁静和诗意,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海边的独特风光,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
照与照者,影沈迹绝。尔如何其,自起途辙。
傍睨语我毋庸疑,倚棂为我赋两池。
谓言物物皆吾诗,绝怜思苦槁弗滋。
不忍污此清涟漪,不然小需载生魄,碧潋不摇皆玉色。
一池各有一眉新,眉间喜气浮津津。
悠然散作无边春,辗轮半仄朣朣蘸,明透方方两团鉴。
更徵此义吾无说,莫问清池问明月。
知义称仲子,义岂仲子明。
康章果何事,其如通国人。
国人眼芒羊,眇视终不亲。
悠悠鹿为马,扰扰丹成青。
轲岂好辩哉,隐若不得平。
斥矫如斥羊,子孝俾孝信。
高风既偃草,雄辩如建瓴。
真固易为赝,赝亦难逃真。
至今百世下,粲粲日与星。
向来宣城掾,赵擅梁楚声。
束书甫言归,议者纷而纭。
番腾巧如织,萋菲骈相新。
老我若病瘖,不觉勇自鸣。
掾自仙源来,世袭清流盟。
家法凛雪霜,厥绪方振振。
诸父相颉颃,渭阳更轮囷。
佞贤决雄雌,霄壤与渭泾。
轲死虽无传,此舌死不泯。
不与智者道,此道谁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