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其十八》
《和紫虚丹房二十首·其十八》全文
明 / 程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海上风来夏不炎,况多时雨送凉添。

云收朔漠三千里,露出闾山一两尖。

垂柳道清鸾捧驾,落花泥软燕穿帘。

夜深独倚阑干望,玉挂东南半廓蟾。

(0)
鉴赏

这首明代程通的诗《和紫虚丹房二十首(其十八)》描绘了一幅夏日海边清风习习、雨后凉意盎然的画面。首句“海上风来夏不炎”,写出了海风带来的凉爽,消解了夏季的炎热。接着,“况多时雨送凉添”进一步强调了雨水的润泽,使得凉意更浓。

诗人笔触转向远方,“云收朔漠三千里”,描绘出云层退去后辽阔的北方大地展露无遗,而“露出闾山一两尖”则聚焦在远处的山峦,以“一两尖”形象地勾勒出山峰的峻峭。接下来,“垂柳道清鸾捧驾,落花泥软燕穿帘”通过垂柳、鸾鸟和燕子的活动,营造出宁静而生机勃勃的场景,显示出夏日雨后的清新与活力。

最后,诗人以夜晚的景象作结,“夜深独倚阑干望”,表达了诗人独自凭栏远眺的孤寂,但“玉挂东南半廓蟾”又以明亮的月光为背景,增添了一份宁静和诗意,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海边的独特风光,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程通
朝代:明

(1364—1403)明徽州府绩溪人,字彦亨。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授辽府纪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随辽王南归京师,上封事,陈备御策,进左长史。永乐初,从辽王徙荆州。旋上封事被发,下狱死。
猜你喜欢

箬溪楼制锦堂长兴长官赵可斋新制·其二

古制宜藏巧,吾宁十目窥。

弗将青镜掩,谁兆白鸥疑。

雁鹜方群散,罝罦各自施。

悠然机杼别,无愧召南思。

(0)

仁寿敬行可开两池曰双照

照与照者,影沈迹绝。尔如何其,自起途辙。

傍睨语我毋庸疑,倚棂为我赋两池。

谓言物物皆吾诗,绝怜思苦槁弗滋。

不忍污此清涟漪,不然小需载生魄,碧潋不摇皆玉色。

一池各有一眉新,眉间喜气浮津津。

悠然散作无边春,辗轮半仄朣朣蘸,明透方方两团鉴。

更徵此义吾无说,莫问清池问明月。

(0)

寄徽州谢使君密斋

新安产最良,引类赴文房。

太守五四友,管城三二王。

水分千里月,春满六州棠。

丹穴皆鲜羽,丛霄看颉颃。

(0)

于潜张长官荣上

岞崿峰前古子男,万家喜气接浮岚。

许曾蜕俗今留迹,坡为寻僧旧驻骖。

养志不违宜膝下,去天差近似城南。

明年一县花如锦,日日春风伴燕酣。

(0)

舟中贻赵野云之官三衢

笑君吟似饮中歌,船贴清溪翠卷罗。

梦枕熟时忺昼永,午阴团影得凉多。

官非奉礼宁如贺,家岂扬州旧姓何。

试问柯山棋一局,不知曾烂几人柯。

(0)

怀赵府录

知义称仲子,义岂仲子明。

康章果何事,其如通国人。

国人眼芒羊,眇视终不亲。

悠悠鹿为马,扰扰丹成青。

轲岂好辩哉,隐若不得平。

斥矫如斥羊,子孝俾孝信。

高风既偃草,雄辩如建瓴。

真固易为赝,赝亦难逃真。

至今百世下,粲粲日与星。

向来宣城掾,赵擅梁楚声。

束书甫言归,议者纷而纭。

番腾巧如织,萋菲骈相新。

老我若病瘖,不觉勇自鸣。

掾自仙源来,世袭清流盟。

家法凛雪霜,厥绪方振振。

诸父相颉颃,渭阳更轮囷。

佞贤决雄雌,霄壤与渭泾。

轲死虽无传,此舌死不泯。

不与智者道,此道谁商评。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