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阶踏遍怜华足。偏懊恼、春愁成曲。
簇簌敛桃笙,展向?毫褥。隔墙唱彻丝和肉。
残梦断、琮琤寒玉。漫捲绣帘听,孤闷吹豪竹。
闲阶踏遍怜华足。偏懊恼、春愁成曲。
簇簌敛桃笙,展向?毫褥。隔墙唱彻丝和肉。
残梦断、琮琤寒玉。漫捲绣帘听,孤闷吹豪竹。
这首清代邹祗谟的《海棠春·其二·午睡》描绘了一幅午睡后慵懒而又带着淡淡愁绪的画面。"闲阶踏遍怜华足",诗人漫步在寂静的台阶上,欣赏着女子纤细的步态,流露出对美的欣赏与怜爱。"偏懊恼、春愁成曲",春日的慵懒午后,却引发了诗人心中的愁绪,仿佛化作一曲幽怨的旋律。
"簇簌敛桃笙,展向毫褥",这里运用了比喻,将女子的笑声比作桃花般轻盈,如同笙箫声般悦耳,她那笑声轻轻落在床榻上的毛毯上。"隔墙唱彻丝和肉",暗示着歌声穿透墙壁,如丝线般缠绵,又带有几分人间烟火气。
"残梦断、琮琤寒玉",诗人沉浸在梦境中,却被现实打断,感觉如同寒玉般的清冷。"漫捲绣帘听,孤闷吹豪竹",他掀开绣帘,倾听外面的世界,内心的孤寂与愁闷只能借由豪放的竹笛声来排遣。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午睡后的场景,情感丰富,既有对美的欣赏,又有春愁的困扰,以及借音乐抒发内心情绪的细腻表达。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