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熊去非》
《挽熊去非》全文
宋 / 陈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畴昔鳌峰乍盍簪,为予一动伯牙琴。

文明济济英雄集,祭礼洋洋上圣临。

古道违时成握手,狂言骇俗赖知心。

群居离索非今日,宿草萋萋得讣音。

(0)
翻译
从前在鳌峰聚会如同簪子相合,你触动了我的心弦如伯牙琴声。
众多英豪汇聚一堂,庄重的仪式中上圣降临。
古老的道义在时势中显得不合时宜,只有知己才能理解我的狂言。
以往的群居生活已不复存在,如今只听到凄凉的讣告传来。
注释
畴昔:从前。
鳌峰:古代传说中的神山,比喻高人雅士的聚会地。
乍盍簪:突然像簪子一样聚集。
伯牙琴:典故,指知音,这里比喻触动人心的情感。
文明:社会风气或文化。
济济:众多的样子。
祭礼:宗教或仪式上的礼拜。
洋洋:盛大、众多。
古道:古老的道德或原则。
违时:不合时宜。
握手:比喻理解或接纳。
狂言:大胆或出格的言论。
骇俗:惊世骇俗。
知心:知己。
群居离索:过去的集体生活。
宿草:荒草,象征荒废或衰败。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此处寓哀伤之意。
讣音:死亡的消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所作的挽诗《挽熊去非》,表达了对故友熊去非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人品才学的赞美。首句“畴昔鳌峰乍盍簪”,通过比喻鳌峰(象征显赫地位或才华出众)与友人共聚的场景,回忆两人过去的亲密交往。次句“为予一动伯牙琴”引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形容熊去非的才情如同伯牙之琴,能触动听者的心弦。

第三句“文明济济英雄集”赞扬熊去非在众多杰出人物中独具风采,第四句“祭礼洋洋上圣临”则暗示他的品德高尚,如同上古圣贤降临人间。第五句“古道违时成握手”感慨时光荏苒,昔日的友情如今只能在回忆中握手致意,第六句“狂言骇俗赖知心”则肯定熊去非敢于直言,其真性情得到了知心人的理解。

最后两句“群居离索非今日,宿草萋萋得讣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哀痛,以及对往日相聚时光的追忆,眼前荒草凄凄,仿佛传来熊去非去世的消息,悲凉之情溢于言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情缅怀和对其人品的敬仰。

作者介绍
陈普

陈普
朝代:宋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猜你喜欢

痴人

痴人多见算穷通,我亦痴人却耐穷。

幸有读书閒日子,何曾问命老星翁。

岂能忘世差无欲,纵似谈禅不落空。

千载英豪皆可数,未知约略与谁同。

(0)

出塞行

将军救朔边,都护上祁连。

六郡飞传檄,三河聚控弦。

连营当太白,吹角动胡天。

何日匈奴灭,中原得晏然。

(0)

刈麦

恨入崆峒渺,偏于麦熟时。

谬将勤补拙,愧在素仍尸。

仰识阴阳足,丰酬饼饵思。

秋高禾黍实,不与宿根期。

(0)

春情

结绮寻芳去,春光处处多。

莺花迟日丽,燕麦惠风和。

翠滴烟林石,红摇晴浪波。

馀情约重醉,归路听行歌。

(0)

锦鸡

岂以多文累,轻身蹈巧机。

樊笼莫惆怅,为汝护毛衣。

(0)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其十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