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光明不计层,应真来往法云凭。
琉璃国土水精阙,證号如来是宝灯。
雁塔光明不计层,应真来往法云凭。
琉璃国土水精阙,證号如来是宝灯。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节时灯火辉煌的景象,以及对佛教中神圣之光的赞美与向往。诗人以“雁塔光明不计层”开篇,将古老的雁塔与璀璨的灯火相联,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繁华,也暗喻了佛法的深远与广博,如同塔灯照亮了层层叠叠的时空。
接着,“应真来往法云凭”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佛家的“应真”(即应机而现的佛身)与“法云”(佛法的象征)联系起来,表达了在灯火与佛法的交融中,心灵得以净化与升华的意境。
“琉璃国土水精阙”则通过比喻,将人间的灯火与佛国的庄严景象相提并论,琉璃与水精的质地象征着纯净与美好,暗示了人们心中对于理想世界和精神家园的向往。
最后,“證号如来是宝灯”以“寶灯”作为总结,既是对上文描述的灯火的赞美,也是对佛法智慧的颂扬。这里的“證号”意味着证悟与确认,强调了通过佛法的指引,人们能够找到内心的光明与真理,如同宝灯照亮黑暗。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上元节这一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与宗教意义。
山阴故侯家,受射几世世。
袖有换鹅经,父子固多艺。
日高卧东床,吾祖得佳婿。
春风镜湖波,一夜雨新霁。
得句见眉睫,郁郁正相似。
先秦多古书,岁晚足奇字。
尽载米家船,长虹贯都市。
平章要风月,幡然适千里。
论士当及时,盐车有騄駬。
善护千金躯,斯民望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