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冷黄昏,声声啼断春无信。泪痕红印。
界破桃花晕。惹得深闺,幽怨愁芳讯。眉尖嫩。
怎禁春尽。锁住千般恨。
月冷黄昏,声声啼断春无信。泪痕红印。
界破桃花晕。惹得深闺,幽怨愁芳讯。眉尖嫩。
怎禁春尽。锁住千般恨。
这首《南浦月·闻杜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杜鹃鸟的啼鸣引发的哀愁与思念。开篇“月冷黄昏”四字,便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月光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寒冷,仿佛连自然界的声响也带上了悲凉的色彩。“声声啼断春无信”,杜鹃鸟的啼叫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离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有这凄厉的叫声在空旷的夜空中回荡,传递着失去的美好与无奈。
“泪痕红印。界破桃花晕。”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深度。泪水如同红色的印记,划破了桃花的娇艳,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哀伤。桃花本是春天的象征,如今却因泪水的侵袭而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这一细节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相融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惹得深闺,幽怨愁芳讯。”杜鹃的啼鸣不仅触动了户外的人心,也让深闺中的女子感受到了深深的哀愁。她或许正思念着远方的爱人,或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这份幽怨之情通过杜鹃的啼叫传递出来,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孤独与忧郁。
“眉尖嫩。怎禁春尽。锁住千般恨。”最后几句将情感推向高潮。主人公的眉头轻轻蹙起,这不仅仅是对外在环境的反应,更是内心深处复杂情感的外化。面对春天的消逝,她无法抑制住心中的千般愁绪与遗憾,这些情感如同被锁住一般,无法释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杜鹃啼鸣所引发的深沉哀愁,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