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向水开,时候复蒸梅。
霹雳灯烛灭,蒹葭风雨来。
京关虽共语,海峤不同回。
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离亭向水开,时候复蒸梅。
霹雳灯烛灭,蒹葭风雨来。
京关虽共语,海峤不同回。
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中离别的景象。开篇“离亭向水开”,设定了一个面向水面的亭子作为背景,时间点是在梅花蒸香之际,营造出一种恬静幽雅的氛围。“时候复蒸梅”则强调了季节感和环境的美好。
然而,“霹雳灯烛灭”,紧接着是“蒹葭风雨来”,突转直下,气氛骤然变得紧张和混沌。霹雳即雷鸣,灯烛被吹灭,表现了天气的突变和环境的动荡。蒹葭,即竹叶、草木之声,此处形容风雨来临的声音,将读者带入一个狂风暴雨之中。
“京关虽共语”,这里的“京关”指的是长安(今陕西西安)和蜀地(今四川成都)的关隘,意指虽然同在一片天地下,但“海峤不同回”,则表达了相隔遥远,无法即刻重逢的离愁。海峤,即海角,是古代用来形容极远之处的词汇。
最后,“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莼鲈,即莼菜和鲈鱼,都是江南特有的美味,但诗人却告诫自己不要为这些物产所牵绊。天涯,即世界的边际;滞尔才,则是指人才或英才被羁留。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物欲、追求更高理想的志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情境:从静谧到动荡,从美好到超然,每一句都渲染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数峰蘸碧,记载酒甘园,柳塘花坞。最堪避暑。
爱莲香送晚,翠娇红妩。欸乃菱歌乍起,兰桡竞举。
日斜处。望孤鹜断霞,初下芳杜。遥想山寺古。
看倒影金轮,溯光朱户。瞑烟带树。
有投林鹭宿,凭楼僧语。可惜流年,付与朝钟暮鼓。
漫凝伫。步长桥、月明归去。
今日忽不乐,图书从纠纷。
不见汝州师,但见西来云。
长安岂无树,忆师堂前柳。
世路九折多,游子百事丑。
三年成一梦,梦破说梦中。
来时西门雨,去日东门风。
书到及师闲,为我点枯笔。
画作谪官图,羸骖带寒日。
他时取归路,千里作一程。
饱吃残年饭,就师听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