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出尘外,山径几盘缘。
人到白云树,鹤沈青草田。
龛泉朝请盥,松籁夜和禅。
自昔闻多学,逍遥注一篇。
袈裟出尘外,山径几盘缘。
人到白云树,鹤沈青草田。
龛泉朝请盥,松籁夜和禅。
自昔闻多学,逍遥注一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山的境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禅意的渗透,展现了诗人对僧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佛法修持生活的向往。首句“袈裟出尘外”即点出了僧人脱离尘世的决心与追求,而“山径几盘缘”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人归山道路的曲折与幽深。
接下来的“人到白云树,鹤沈青草田”更是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僧人隐居图景。白云常喻高洁,白云之下即为僧人的栖息之所;而“鹤沈”则寓意着僧人的平和与超脱,仿佛在青草如茵的田间,鹤亦沉醉于这宁静的境界。
诗中的“龛泉朝请盥,松籁夜和禅”则是对僧人日常修持生活的描绘。清晨的泉水洗涤身心,晚上在松林之中入定,这些都是佛教修行的一部分,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僧人清净生活的赞美。
末句“自昔闻多学,逍遥注一篇”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自昔”即是从前,从古至今,“闻多学”则意味着诗人通过广泛的学习,对佛教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而“逍遥注一篇”则表明了诗人在对待佛法时的心境是悠然自得,轻松愉快地研读经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位僧人的归山之旅,以及诗人对于佛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