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无言归山》
《送僧无言归山》全文
唐 / 司空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袈裟出尘外,山径几盘缘。

人到白云树,鹤沈青草田。

龛泉朝请盥,松籁夜和禅。

自昔闻多学,逍遥注一篇。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ēngyánguīshān
táng / kōngshǔ

jiāshāchūchénwàishānjìngpányuán
réndàobáiyúnshùchénqīngcǎotián

kānquáncháoqǐngguànsōnglàichán
wénduōxuéxiāoyáozhùpiān

翻译
袈裟飘逸在尘世之外,蜿蜒山路几度盘旋。
人至白云缭绕的树木间,仙鹤沉于青草如茵的田野。
清晨泉水供僧侣净手,夜晚松风伴着禅修的宁静。
自古以来听说多才多艺,逍遥自在地注解了一篇诗篇。
注释
袈裟:僧侣的服装,象征超脱世俗。
出尘外:脱离尘世,形容超凡脱俗。
山径:山路,小道。
几盘缘:多次盘旋,形容山路曲折。
白云树:被白云环绕的树木,象征仙境。
鹤沈:鹤沉没,常用来描绘宁静的田园景象。
青草田:绿色的草地。
龛泉:石窟中的泉水。
朝请盥:早晨请求洗手,指僧侣的日常仪式。
松籁:松树间的风声,象征宁静。
夜和禅:夜晚与禅修的和谐。
自昔:自古以来。
闻多学:听说学问广博。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注一篇:注解了一篇文章,这里指创作了一首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山的境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禅意的渗透,展现了诗人对僧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佛法修持生活的向往。首句“袈裟出尘外”即点出了僧人脱离尘世的决心与追求,而“山径几盘缘”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人归山道路的曲折与幽深。

接下来的“人到白云树,鹤沈青草田”更是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僧人隐居图景。白云常喻高洁,白云之下即为僧人的栖息之所;而“鹤沈”则寓意着僧人的平和与超脱,仿佛在青草如茵的田间,鹤亦沉醉于这宁静的境界。

诗中的“龛泉朝请盥,松籁夜和禅”则是对僧人日常修持生活的描绘。清晨的泉水洗涤身心,晚上在松林之中入定,这些都是佛教修行的一部分,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僧人清净生活的赞美。

末句“自昔闻多学,逍遥注一篇”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自昔”即是从前,从古至今,“闻多学”则意味着诗人通过广泛的学习,对佛教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而“逍遥注一篇”则表明了诗人在对待佛法时的心境是悠然自得,轻松愉快地研读经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位僧人的归山之旅,以及诗人对于佛教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作者介绍
司空曙

司空曙
朝代:唐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司空曙,唐朝人(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初,或作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此从新唐书)广平(今河北省广平县)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卢纶,钱起,韩翃。
猜你喜欢

临江仙.同前

月明敌骑乘秋入,兵氛处处尘烟。

霜清草白晓尤寒。塞风吹黑水,天霰暗阴山。

将军亲授黄龙钺,提兵十万当先。

不擒冒顿不回辕。怒披金缕甲,直指玉门关。

(0)

阅城

东南论胜地,吴越此名邦。

天险连三省,城高带二江。

貔貅明剑戟,虎豹拥旌幢。

万国车书一,寰瀛气自降。

(0)

钓台·其一

江上双台俯白云,子陵风节古今闻。

皋夔熙绩唐虞世,精一相传在典坟。

(0)

书南关壁

四壁青山列画围,一川流水逐骖騑。

莺啼花落春将去,日暮天遥鸟倦飞。

家远还时看雁字,途穷应恐负牛衣。

驱驰万里如飘絮,回首茫茫觉已非。

(0)

盘石道中·其一

万里久淹海峤,一官又到春初。

花鸟更添客思,云山还滞乡书。

(0)

怀慧岩

画舫潮来别,孤帆夜不眠。

寒江烟浩浩,秋野草芊芊。

客病经三月,天涯又一年。

薇垣新月上,今夕最堪怜。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