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是铜鼓,叩之寂不鸣。
试植干云木,风调韶濩声。
前山是铜鼓,叩之寂不鸣。
试植干云木,风调韶濩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首句“前山是铜鼓,叩之寂不鸣”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远处的山峰比作静默的铜鼓,暗示着山的沉稳与静谧,同时也表达了山的沉默与不言。接着,“叩之寂不鸣”则进一步强调了山的静默,仿佛连敲击都无法唤醒它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试植干云木,风调韶濩声”,则是诗人通过想象,设想在山中种植高耸入云的树木,期待在风起时能听到如同古代乐章般的美妙旋律。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追求,也蕴含了对和谐与美好的渴望。通过“风调韶濩声”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吹树叶的声音与古代宫廷音乐相联系,既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又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富有想象力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传达出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夕阳边、几千年事,惊鸦和叶零乱。
画船自荡无情水,不管伤秋人换。■■■。
谁记得、碧城天样阑干远。蓬莱更浅。
剩语石花凉,埋香藓坏,浇酒问吴苑。
樽前意,疏了燕台笑伴。故人吟帻慵岸。
风情薄到如云叶,多事双鬟还劝。君不见。
才一角、微波断送江南晚。玉箫休按。
便虎气腾■,澹烟衰草,一味助凄怨。
乱柳香风吹店,酒帘河外青。
傍水陌、细语残鹃,春阴底、唤上旗亭。
中年哀丝怨竹,潜催换、鬓雪和梦惊。
甚候烽、起灭江关,无人睇、故国尘暗生。
怅怅病辞茂陵。铜仙去后,劫灰怕问昆明。
气挟幽并,旧人是、米嘉荣,江南落花风景,且诉与、十年情。
伤怀步兵。浇愁但愿醉,无泪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