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
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
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
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
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玉楼春·其五》,描绘了一幅在琵琶亭边赏景的闲适画面,以及收到朋友赠送的石中观音像后的感慨。首句“琵琶亭畔多芳草”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生机,诗人与香炉峰相对而笑,流露出淡然自得之情。接着,“偶然重傍玉溪东”表达了诗人偶遇佳景的惊喜,而“不是白头谁觉老”则借白发感叹岁月流转。
后半部分转向观音像,赞美普陀大士(观音菩萨)的神通广大,形象清晰可见。“影入石头光了了”进一步描绘观音像的生动和传神,诗人认为这样的艺术作品无需过多言语来赞美,因为它的慈悲形象本身就足够动人。整首词寓情于景,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有对友情和艺术的感悟,体现了辛弃疾词作的深沉与细腻。
人生寄耳,几许寒仍暑。
东晋旧风流,叹此道、虽存如缕。
黄尘堆里,玉树照光风,闲命驾,小开樽,林下歌奇语。
萧闲老计,只有梅千树。
明秀一峰寒,醉时眠、冷云幽处。
君如早退,端可张吾军,唯莫遣,俗儿知,减却欢中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