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节寒梢,盎胸不尽丹渊稿。中庭月皎。
影放千寻表。翠袖空山,日暮怜幽草。苔窠老。
吟鸾玄杳。忧恨西窗晓。
劲节寒梢,盎胸不尽丹渊稿。中庭月皎。
影放千寻表。翠袖空山,日暮怜幽草。苔窠老。
吟鸾玄杳。忧恨西窗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竹石画卷的意境,以劲节的竹子和寒峭的枝梢为载体,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盎胸不尽丹渊稿"表达了作者对竹子深沉内涵的赞赏,仿佛竹子的品格寓含着无尽的人生哲理。"中庭月皎",月光洒在庭院中的竹石上,增添了静谧与神秘感,竹影投射出长长的影子,如同千寻表象,寓意深远。
"翠袖空山"一句,可能借用了女子的衣袖形象,暗示了竹林的空灵之美,以及在日暮时分对幽草的怜惜,流露出淡淡的孤独与哀愁。"苔窠老"则描绘了岁月的痕迹,竹石上的青苔见证了时光的流逝。
最后,"吟鸾玄杳"运用了神话意象,鸾鸟的消失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失落与迷茫,"忧恨西窗晓"则以清晨的窗户为背景,将诗人的情感深化,表达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尽的哀恨。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竹石为媒介,抒发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梦回花露沾衣,夜来酩酊谁留住。
依稀犹记,春风亭槛,野云窗户。
物外仙姿,一声白雪,翠微深处。
要风流陶写,等闲莫遣,儿童辈,识真趣。
四海知音难遇。尽疏林暝烟催暮。
一杯未举,两眉长皱,人生何苦。
只恐明朝,玉骢迷却,武陵溪路。
倘刘郎不厌,醒时来访,醉时归去。
一上蒲东东岳,山头陡起神宫。
有松柏参天,杏桃张锦,遍地春风。
年年今朝此日,王孙仕女骤骄骢。
十载妖兵乱国,一时豪杰潜踪。我为狂客气盈胸。
起坐听晨钟。喜夜雨如酥,晓晴似拭,香火扬空。
眼下太平可幸,官军分散息兵戎。
剑戟变为农器,四民乐业无穷。
东岳天齐圣帝,创建起一行宫。
听松韵翻涛,分序奏管,檐铎摇风。
对面好山迎目,恋清标佳致懒乘骢。
此夜归来无月,明朝去认行踪。一般清兴洗心胸。
禁夜捣铜钟。有犬吠山村,泉流西涧,鹤翅摩空。
几处总兵节制,太平何术教军戎。
天下典章狼籍,多门政出谁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