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题遐庵竹石画卷》
《点绛唇.题遐庵竹石画卷》全文
清 / 陈方恪   形式: 词

劲节寒梢,盎胸不尽丹渊稿。中庭月皎。

影放千寻表。翠袖空山,日暮怜幽草。苔窠老。

吟鸾玄杳。忧恨西窗晓。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竹石画卷的意境,以劲节的竹子和寒峭的枝梢为载体,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盎胸不尽丹渊稿"表达了作者对竹子深沉内涵的赞赏,仿佛竹子的品格寓含着无尽的人生哲理。"中庭月皎",月光洒在庭院中的竹石上,增添了静谧与神秘感,竹影投射出长长的影子,如同千寻表象,寓意深远。

"翠袖空山"一句,可能借用了女子的衣袖形象,暗示了竹林的空灵之美,以及在日暮时分对幽草的怜惜,流露出淡淡的孤独与哀愁。"苔窠老"则描绘了岁月的痕迹,竹石上的青苔见证了时光的流逝。

最后,"吟鸾玄杳"运用了神话意象,鸾鸟的消失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失落与迷茫,"忧恨西窗晓"则以清晨的窗户为背景,将诗人的情感深化,表达出深深的忧虑和无尽的哀恨。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竹石为媒介,抒发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陈方恪
朝代:清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猜你喜欢

谒金门.赠教授李勉之

初雨歇。槐夏绿阴时节。万里无云天绀滑。

一轮光皎洁。好怕暂高还殁。好怕暂圆还缺。

同是广寒宫里客。相逢无话说。

(0)

谒金门.再和邦直

人未晓。古锦囊中诗草。抹月批风滋味好。

气吞云梦小。要把凤栖惊倒。不学乌台嘲笑。

多少闲愁陶写了。数篇吟可老。

(0)

水龙吟.饮刘氏野春亭用前韵

梦回花露沾衣,夜来酩酊谁留住。

依稀犹记,春风亭槛,野云窗户。

物外仙姿,一声白雪,翠微深处。

要风流陶写,等闲莫遣,儿童辈,识真趣。

四海知音难遇。尽疏林暝烟催暮。

一杯未举,两眉长皱,人生何苦。

只恐明朝,玉骢迷却,武陵溪路。

倘刘郎不厌,醒时来访,醉时归去。

(0)

唐多令

冠上满尘埃。未弹君莫猜。有诸公、暮省朝台。

醉后狂歌歌后醉,能办此、竭吾才。可以慰幽怀。

此时何有哉。道寒梅、又欲新开。

碧玉枝头今几蕾,须一一、寄书来。

(0)

木兰花慢

一上蒲东东岳,山头陡起神宫。

有松柏参天,杏桃张锦,遍地春风。

年年今朝此日,王孙仕女骤骄骢。

十载妖兵乱国,一时豪杰潜踪。我为狂客气盈胸。

起坐听晨钟。喜夜雨如酥,晓晴似拭,香火扬空。

眼下太平可幸,官军分散息兵戎。

剑戟变为农器,四民乐业无穷。

(0)

木兰花慢

东岳天齐圣帝,创建起一行宫。

听松韵翻涛,分序奏管,檐铎摇风。

对面好山迎目,恋清标佳致懒乘骢。

此夜归来无月,明朝去认行踪。一般清兴洗心胸。

禁夜捣铜钟。有犬吠山村,泉流西涧,鹤翅摩空。

几处总兵节制,太平何术教军戎。

天下典章狼籍,多门政出谁穷。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