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颜色比琼枝,岂是炎天雨露私。
山带赪霞初起处,日翔朱凤尚饥时。
摘来偏倚三珠树,捧出宜堆五色丝。
烂向卿云瞻火藻,楚臣犹自荐江蓠。
思君颜色比琼枝,岂是炎天雨露私。
山带赪霞初起处,日翔朱凤尚饥时。
摘来偏倚三珠树,捧出宜堆五色丝。
烂向卿云瞻火藻,楚臣犹自荐江蓠。
这首诗以荔枝为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深情赞美和对其品质的深刻理解。
首句“思君颜色比琼枝”,将荔枝的色泽比作美玉,形象地描绘了荔枝的鲜艳夺目,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对荔枝的深深思念之情。接着,“岂是炎天雨露私”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荔枝在炎热季节中依然能保持其鲜美的品质,并非仅仅因为雨水和阳光的特别恩赐,而是其自身生命力的顽强与独特。
“山带赪霞初起处,日翔朱凤尚饥时”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了荔枝的生长环境与生长状态。赪霞象征着清晨的霞光,朱凤则寓意着吉祥与尊贵,通过这样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生长环境的美好与荔枝本身的高贵品质。
“摘来偏倚三珠树,捧出宜堆五色丝”两句,通过具体的采摘与展示过程,进一步突出了荔枝的珍贵与美丽。三珠树与五色丝的使用,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感,也暗示了荔枝的稀有与价值。
最后,“烂向卿云瞻火藻,楚臣犹自荐江蓠”两句,引用典故,表达了对荔枝的赞美之情。卿云、火藻都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意象,用来形容事物的光彩照人;楚臣荐江蓠,则是借用了屈原投江的典故,表达了对荔枝的敬重与推崇。整首诗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绘和深情感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