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月出早,林卧不知莫。
飘萧石陨箨,青荧松泫露。
意惬已忘言,神游如有遇。
空怀寄同好,此境莫能赋。
东南月出早,林卧不知莫。
飘萧石陨箨,青荧松泫露。
意惬已忘言,神游如有遇。
空怀寄同好,此境莫能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林中静卧,感受月色与自然之美的独特体验。首句“东南月出早”点明时间与方位,暗示月光从东方照耀而来,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柔和而清冷的基调。接着,“林卧不知莫”则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之中,忘记了时间流逝的状态,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心境。
“飘萧石陨箨,青荧松泫露”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下石上落叶随风飘动,松树上露珠闪烁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意惬已忘言,神游如有遇”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以至于忘记了语言的表达,仿佛与自然之间产生了某种心灵上的共鸣。这里的“神游”,既指精神的漫游,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愉悦。
最后,“空怀寄同好,此境莫能赋”表达了诗人虽然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这份美好,但又觉得难以用言语完全传达这种体验。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与孤独感,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心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月夜林中的宁静画卷,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独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花枝娅姹摇春风,纷纷蜂蝶争繁丛。
我来提壶饮花下,闲愁如雪皆消融。
枝头黄鸟声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
少年乐事那复得,只今空忆长安道。
救人无术廿载中,归来两鬓已成翁。
故交如花渐凋落,欲话衷曲谁人同?
且拚烂醉花阴卧,明日呼童扫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