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君臣草莽间,吴王戈甲未东还。
包胥不动咸阳哭,争得秦兵出武关。
楚国君臣草莽间,吴王戈甲未东还。
包胥不动咸阳哭,争得秦兵出武关。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开篇“楚国君臣草莽间”一句,以草莽来形容楚国的衰败与荒凉,表达出诗人对昔日强大国家沦落为草莽的感慨。
接着,“吴王戈甲未东还”,则是指历史上的吴越争霸,吴王带领戈甲武装尚未撤离,这里暗示了战争的长久和国力的消耗。两句交织出一幅古代战乱连绵、国家兴衰更迭的画面。
“包胥不动咸阳哭”中的包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官员,他以孝道闻名,这里提及他“不动”,意指即便是在家乡遭受战火摧残,也依旧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和节操,不为外界所扰乱。咸阳哭,可能是暗示了对国家命运的哀伤。
最后,“争得秦兵出武关”一句,则直接点明了历史事件——秦国军队在武关之战获胜。这一战役,秦国能够取得胜利,不仅体现了秦国的强大,也反映出了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激烈的争霸图谋。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和历史观察。诗人以淡定的笔触,却在平静之中流露出对历史变迁、英雄兴废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个人德行与国家命运关联性的思考。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更是一种深刻的历史警示。
大君即吾父,百姓为吾儿。
天下本一家,爱敬无二歧。
尽心尽吾职,岂敢他求知。
吾祖耕鹿门,颇识民之依。
愿推衣与食,忍见啼寒饥。
虽有尧舜心,敢谓无其咨。
偏反常棣华,愧乏甘棠枝。
昔予忝京兆,民乃留生祠。
惺弟按全浙,生祠重见之。
兹予过常邑,行道传口碑。
见予问同姓,述旧喜以悲。
不有按治良,何以安流移。
为建长生位,以系吾民思。
徐氏实倡义,民心同秉彝。
民风足徵厚,岂以笑貌私。
寄谢诸父老,种德弘镃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