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之治河方,利合不利分。
合则挟沙行,分则其沙屯。
沙行流乃安,沙屯泛溢频。
其言如诚当,智乃过禹人。
九河非分何,何以免涨沦。
而今岂非合,徒见淤河身。
我来过大陆,马颊与鬲津。
今古势既异,空叹其迹存。
更张岂易言,而况见未真。
利不十不变,莫如流俗循。
闻之治河方,利合不利分。
合则挟沙行,分则其沙屯。
沙行流乃安,沙屯泛溢频。
其言如诚当,智乃过禹人。
九河非分何,何以免涨沦。
而今岂非合,徒见淤河身。
我来过大陆,马颊与鬲津。
今古势既异,空叹其迹存。
更张岂易言,而况见未真。
利不十不变,莫如流俗循。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鬲津马颊河》。诗中探讨了治理河流时的策略选择,以及合流与分流的不同效果。弘历以治河为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变革与决策的思考。
诗的前半部分提到“闻之治河方,利合不利分”,指出在治理河流时,合并水流可以携带更多泥沙,减少沉积;而分开水流则会导致泥沙堆积,引发洪水泛滥。接着,“其言如诚当,智乃过禹人”赞扬了这种策略的正确性,并将其与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相提并论,强调智慧的重要性。
后半部分转向对现实的反思,“九河非分何,何以免涨沦”,提出疑问,如果按照古人治水的逻辑,为何不能避免洪水灾害?“而今岂非合,徒见淤河身”,批评了当前的治理方式,认为只是徒增河流淤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后,“我来过大陆,马颊与鬲津。今古势既异,空叹其迹存”描述了诗人亲临实地考察的感受,感叹古今形势不同,只能徒留遗憾。而“更张岂易言,而况见未真”则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困难和复杂性的认识,同时提醒人们要谨慎对待新事物,避免盲目跟风。
整首诗通过治河这一具体问题,反映了弘历对社会变革、决策智慧以及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深刻思考。
冲风不成寒,脱木还自奇。
坐看白日晚,起行清颍湄。
三穴未为得,一舟不作痴。
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
宇定怪物变,意行觉舟迟。
公与两公子,妙语含风漪。
但怪笑谈剧,莫知宾主谁。
得句未肯吐,郁郁见睫眉。
相从能几何,行乐当及兹。
生忍自作难,百忧间一嬉。
时寻赤眼老,不探黄口儿。
解公头上巾,一洗七年缁。
至洁而纳污,此水真吾师。
须公晓二子,人自穷非诗。
寺访灵泉山路长,赋诗因得话莲塘。
林间度竹风无暑,涧里流花水带香。
静胜携筇终日款,闲来坐石满襟凉。
纪游未暇牵人事,题品输君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