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分天地,存亡见庙谟。
含悲辞汉主,挥泪赴匈奴。
目睹当年冢,心怀四海图。
葆旌巡远徼,藩落效驰驱。
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迂。
开诚示异族,布化越荒途。
漠漠龙沙际,寥寥雁塞隅。
偶吟因有触,意独与人殊。
南北分天地,存亡见庙谟。
含悲辞汉主,挥泪赴匈奴。
目睹当年冢,心怀四海图。
葆旌巡远徼,藩落效驰驱。
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迂。
开诚示异族,布化越荒途。
漠漠龙沙际,寥寥雁塞隅。
偶吟因有触,意独与人殊。
这首诗描绘了昭君出塞的历史场景,以及昭君墓所承载的历史意义。诗人玄烨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昭君从汉宫到匈奴的悲壮历程,以及她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奉献。
首句“南北分天地,存亡见庙谟”,点明了昭君出塞的背景,南北之地的划分,不仅关乎地理,更体现了国家存亡的大计。昭君的出塞,是庙堂之策的体现,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含悲辞汉主,挥泪赴匈奴”两句,细腻地刻画了昭君离开汉宫时的不舍与痛苦,以及她毅然决然踏上前往匈奴之路的决心。这种情感的强烈对比,让人感受到昭君的牺牲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目睹当年冢,心怀四海图”则展示了昭君虽身处异域,但心中仍怀有广阔的家国情怀,她的目光超越了个人的悲欢离合,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葆旌巡远徼,藩落效驰驱”描绘了昭君在匈奴的生活情景,虽然远离故土,但她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她的行为激励着周围的人,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
“欲笑和亲失,还嫌饵术迂”表达了诗人对和亲政策的反思,认为昭君的牺牲不应仅仅被视为和亲的失败或迂腐的策略,而是对国家和平稳定的一种贡献。
“开诚示异族,布化越荒途”强调了昭君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异族,以实际行动传播中华文化,跨越了遥远的边疆,影响深远。
“漠漠龙沙际,寥寥雁塞隅”描绘了昭君墓所处的辽阔而荒凉的自然环境,象征着昭君精神的永恒与伟大。
“偶吟因有触,意独与人殊”则表达了诗人对昭君故事的独特感悟,以及对昭君精神的深刻敬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出塞及昭君墓的描写,展现了昭君的牺牲精神、忠诚情怀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傍花村上秋光妍,离披晚菊摇霜天。
柴门水色绕篱落,翠竹萧萧相对仙。
飘然出城巾带便,先生杖头无一钱。
青衫如叶道旁顾,瑟缩男儿虫可怜。
哀螀瘦蝶逢岸边,纵无落英草亦眠。
何人解荐此寒绿,一盏平山堂下泉。
画船适来闻扣舷,吴姬泠泠弹蜀弦。
花枝不分照长夜,安得东风重放颠。
楼台惘然落日前,金碧画图成古烟。
笑携村酒醉归去,红树与人谁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