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颜如花,万里度鸡漉。
古今罪画手,妍丑乱群目。
谁知汉天子,袨服自列屋。
有如公主亲,尚许穹庐辱。
况乃嫔嫱微,未得当獯鬻。
奈何弄文士,太息争度曲。
生传琵琶声,死对青冢哭。
向令老后宫,安得载简牍。
一时抱微恨,千古留剩馥。
因嗟当时事,贤佞手反覆。
守道萧傅死,效忠京房戮。
史臣一张纸,此外谁复录。
有琴何人操,有冢何人肃。
重色不重德,聊以砭世俗。
昭君颜如花,万里度鸡漉。
古今罪画手,妍丑乱群目。
谁知汉天子,袨服自列屋。
有如公主亲,尚许穹庐辱。
况乃嫔嫱微,未得当獯鬻。
奈何弄文士,太息争度曲。
生传琵琶声,死对青冢哭。
向令老后宫,安得载简牍。
一时抱微恨,千古留剩馥。
因嗟当时事,贤佞手反覆。
守道萧傅死,效忠京房戮。
史臣一张纸,此外谁复录。
有琴何人操,有冢何人肃。
重色不重德,聊以砭世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作品,题为《己丑二月七日雨中读汉元帝纪效乐天体》。诗中通过描绘王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君的美貌和出塞的艰辛,暗示了画工的偏见导致了她被贬低的命运。接着,诗人批评了汉元帝的轻浮,以及后宫女子地位的低下,同时讽刺了文人士大夫对于昭君悲剧的关注更多是出于文学创作而非真正理解她的价值。
后半部分,诗人感叹昭君的不幸并未得到公正的历史记载,贤良如萧傅、忠贞如京房的遭遇也未能幸免于政治斗争。他指出,史书记录的局限性使得许多真相被遗忘,而昭君的琵琶声和青冢成为了永恒的记忆,借此警示世人重视道德而非外在美色。
整首诗寓言深刻,借昭君之事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世态的炎凉,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体现了宋代理学背景下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九功播祧墠,七德陈武悬。
展事昌国图,息兵由重战。
皇情咨阅典,出车迨辰选。
饰徒映寒隰,翻绥临广甸。
飒杳佩吴戈,参差腰夏箭。
风旆舒复卷,云霞清似转。
轻舞信徘徊,前歌且遥衍。
秋原嘶代马,朱光浮楚练。
虹壑写飞文,岩阿藻馀绚。
发震岳灵从,扬旌水华变。
凭高训武则,中天起遐眷。
凤盖卷洪河,珠旗扫长汧。
方待翠华举,远适瑶池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