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寥莫正声希,世俗滔滔独掩扉。
天下苍生皆赤子,阿衡不作与谁归。
大音寥莫正声希,世俗滔滔独掩扉。
天下苍生皆赤子,阿衡不作与谁归。
这首诗《寄云峰吴先生(其二)》由明代诗人徐贯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首句“大音寥莫正声希”,以“大音”比喻高尚的道德或真理,却在“寥莫”中显得稀少难寻,暗示了社会上真正能体现高尚品德的人或事相对稀缺,引人深思。接着,“世俗滔滔独掩扉”一句,描绘出世风日下的景象,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个人坚守高洁品质的孤独与艰难。
“天下苍生皆赤子”一句,将普罗大众比作未染尘埃的婴儿,寓意人们本性淳朴,但被世俗所侵蚀。最后,“阿衡不作与谁归”则表达了对理想领导者或导师的渴望,即如果这样的领导者不出现,那么谁来引领世人回归本真呢?全诗借景抒情,寓言于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女午啼饥。
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自不知。
僧房秋雨歇,愁卧夜更深。
欹枕闻鸿雁,回灯见竹林。
归萤入草尽,落月映窗沉。
拭泪无人觉,长谣向壁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