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翁的悠闲生活和超然物外的心境。"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表明诗人已到了老年,站在河岸边,看着波涛汹涌的水流,心中对世间的是非成败已然淡然。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于生命无常和红尘纷扰的超脱,也反映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则描绘诗人日常的捕鱼生活。秋天的潭水清凉,他在那里垂钓;到了晚上,在明亮的月光下,他轻敲着小船缓缓返回。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渔翁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进一步深化了这份宁静与和谐。微薄的烟雾笼罩着芦苇丛生的河岸,而海浪冲刷过后的痕迹留在竹制的门扉上。这两句以柔美、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瞬间美景。
"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则表达了诗人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狎鸥鸟"意味着渔翁与水鸟之间没有戒心,共同生活在这片自然之中;"来去且无机"则指渔翁对外界事务的漠然态度,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都不会介意。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珍视和对外部干扰的排斥。
整首诗通过对渔父平静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嚣、与自然共生的哲学思想。
吾生所未见,自古恐亦无。
秋半不肯凉,赫日炎洪炉。
沸湍七里滩,触热乘畏途。
坐船汗如浆,况彼牵挽夫。
一樯合众力,至数十辈俱。
踏竿气欲绝,沙立僵且枯。
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
焉得大冰盘,沾丐及此徒。
侥倖据势位,极意求所娱。
愿回君子心,略念小人躯。